编者按:创意怀化,精彩无限。5月19日-24日,2018年怀化文化旅游高校行暨“双十百千万”招才引智活动举行,怀化迎来“旅游+创意”大放异彩之机。即日起,红网将为您带来特别报道,捕捉怀化文旅进高校的点点滴滴。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谭辉 怀化报道
“侗锦是侗族传承千年的纯手工织物,2008年,侗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侗锦织造工序十多道,年轻一辈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已经寥寥可数。”怀化学院侗锦织造技艺研培班项目负责人、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肖慧芬告诉记者,侗锦技艺如何“活”下去“火”起来是当前她们一直研讨的问题。
5月19日-24日,在怀化各县市区文创产品展区,一批印有鸟纹、蝴蝶纹等精美图纹且线条优美的锦缎、包包还有枕头吸引了来往观众驻足,它们是怀化学院侗锦织造技艺研培班产学研融合性产物。如何解码侗锦技艺濒临失传困局?又如何使侗锦技艺“活”下去“火”起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肖慧芬,听她讲述侗锦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成立研培班,侗锦织艺一旦失去不复再有
“侗锦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它在侗族村寨中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不光是因为纯手工产品造价高、耗时长,而且还存在功能和造型单一等问题。” 肖慧芬告诉记者,侗锦的织艺弥足珍贵,其织造方法、图样等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流传,只是通过口授心传,现已濒临失传。
怀化学院侗锦织造技艺研培班在获得三部委(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文化厅在研培经费、人才培训、政策指导、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下,秉持“非遗+文创”的理念,合理有效地将侗锦织造传统技艺与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新兴专业相结合,旨在把织锦能手培养成非遗保护传承领军人才。
肖慧芬介绍,研培班学员大部分来自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她们是普通传承人群,掌握一定的侗锦织造技术,有提高技术的愿望。包括有以务农为生,闲暇时靠侗锦织造增加家庭收入的侗族农村妇女,有希望通过在高校的学习提高侗锦织造水平,培养一批年轻传承人的职业中学老师,有把侗锦织造变成旅游展演的一部分,出售侗锦旅游商品的景区从业人员;还有一些来自小微企业、合作社的设计和研发人员。
产学研相融合,共促侗锦织艺“走出去”
研培班通过专业教师、学员以及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三者之间实现侗锦织艺的“创”“传”“承”。专业教师指导研培学员创新创意设计,研培学员传授学生侗锦织造手艺技法,学生协助研培学员进行跨界构想与制作,肖慧芬告诉记者,怀化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两期侗锦织造技艺普及培训班,培训学员共100人,通过开设研培班,引导学员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发,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用品的嫁接。
“在研培班教学中会强化“用”的观念,注重帮助手工艺人增强发现当地之美的眼光、看世界的眼光、捕捉需求变化的眼光,获得材料处理、功能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肖慧芬介绍,在侗锦织艺宣传推广方面,设计艺术学院的好多学生把侗锦和侗族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主要元素,此外,怀化学院学员制作的侗锦作品也先后参加了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苏州创博会暨首届苏州创意文化周,获得了主办方与广大市民的好评。
为了让侗锦技艺真正“活”下去“火”起来,在改良和设计方面,以侗锦传统织艺为根,贴近生活融入现代元素,每一件产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或秀美华丽、或清新自然、或典雅庄重……“不单单只在设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销售推广渠道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肖慧芬告诉记者,目前生产的侗锦系列衍生产品在微店上均有售卖,并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电视台直播等渠道全面宣介侗锦非遗手工艺。
手工助民,给侗族织女们带来“稳稳的幸福”
“订单式生产给了侗族织女们‘稳稳的幸福’,也让非遗活了起来。”除了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外,很多市民也愿意购买手工定制的个性化侗锦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肖慧芬透露,目前她们接到了大约百万元的订单。订单多了,侗族织女们织锦收入提高了,侗锦衍生品也不断创新,侗锦装饰品、女士箱包及壁挂饰物等产品正走向市场,给侗寨振兴带来了希望。
来自新晃侗族自治县职业中学教师、蒲氏剪纸继承人蒲爱文,她是侗锦研培班第一期学员,通过学习,她对侗锦织造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说,侗锦织艺和侗族刺绣与自己的剪纸艺术相辅相成,让她感受到了侗族传统手工艺的美好,感受到了非遗的生机和力量。她计划以职业中学为根据地,开设侗锦织艺传承班,让更多的新生力量成为新一代的传承人员。
在侗锦织造项目上,研培工作注重发挥增加城乡居民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到学员所在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立与侗寨的长期合作,建立定向定点的扶贫工坊,举办相关的讲习、培训、交流等活动;目前,通道播阳新团的工作站正在建设中,得到了当地及周边村民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来源:红网
作者:谭辉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