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喻玲 长沙报道
进入6月,2018年高考如约而至,经历10年寒窗的全国近千万考生做最后冲刺。在这紧要关头,一位“向阳”青年的自强感人事迹激励着广大考生们:身患重病的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敢于抗争命运,20多年顽抗病魔,最大的动力不是因为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
两年来,三项软件著作权、两项专利发明、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是邹勇松反击死神围猎的战利品,他用高歌回报命运的痛,这种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风貌动人心魄。6月8日,高考结束,一批青年又将踏上新的征途,我们来看看,邹勇松给广大青年赠送了哪些锦囊。
他的“勇”:命运露出爪牙,他却回之以“鬼脸”
当命运揭开温情面纱,露出残酷狰狞一面时,有人选择投降,有人选择抗争,而抗争最需要的无疑是勇气。
邹勇松出生于湖南新化,今年28岁。邹勇松的“勇”,让第一次见他的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感到震撼。2月10日,租住在长沙四方坪的邹勇松为了不影响合租室友,在室外露天阳台的帐篷里,忍受着3℃的气温给自己做透析,而阳台外呼啸的寒风,仿佛要把小小的帐篷撕碎。
透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对透析液加热、消毒,每隔几小时就要置换一次透析液。透析时,如果不小心进了空气,浑身骨头就会剧痛。
唐湘岳说,就算不是病人的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几人能在那个帐篷中坚持下去?在他看来,帐篷中的人虽然肉体有病,但内心却无比强大。
这种强大,经过报道后,从震撼记者一人扩大到震撼整个社会。长沙理工大学计通学院贾玉玺说,自2017年6月手术以来,在没有家人陪护的情况下,邹勇松每天自己完成4次腹膜透析,进行了1000余次,每月使用的透析液达15箱,无法想象他是怎么做到的。
邹勇松的“勇”不仅是勇于对抗病魔,在科研上也善于勇闯难关。他的大学同学连洲对一件事记忆犹新:“记得大二下学期,我们做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需要几门还没学的课程做理论指导,我们都知难而退,只有邹勇松迎难而上,泡实验室、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周末搞实验,项目真让他给做成了。”
在长达4个月的采访过程中,邹勇松给唐湘岳印象最深的是,很少看到邹勇松脸上出现病人那种常见的愁云惨淡,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向上。当命运向邹勇松露出爪牙时,他脸上没有恐惧,那种乐观态度仿佛是他对命运做的“鬼脸”。
他的“韧”:20多年顽抗病魔,为了有机会回馈社会
邹勇松身上表现出来的品质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既有勇,也有松的韧。在他身患重病的现实中,这股“韧”劲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唐湘岳采写的报道中,提到了邹勇松如何一天作4次透析的细节:早上7点起床做第一轮透析,半小时后出门去上班;中午12点下班回家做第二轮透析,下午14点再去上班;傍晚去菜市场买点菜回家,把饭菜准备好,便开始第三轮透析。透析结束,吃完饭继续科研。晚上11点睡觉前再透析一次。
一般人都觉得邹勇松这一天的生活好难熬,既要忍受着病痛上班,又要挤出时间来透析治病。长沙理工大学计通学院陈金鑫说,“这要何等的毅力,才能周而复始地坚持下来?”
其实邹勇松还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到医院让医生为他作血液透析,但他为了工作和科研,选择了自己在家做腹膜透析。因为血透每2-3天要去医院做一次,一次要4个小时,他认为这样会耽误工作,不能按计划来做研发。
事实上,在肾炎到终末期(尿毒症期)前,邹勇松历经了长达20多年的病痛折磨,这种顽抗命运的坚持,这样日复一日的求生努力,让一个生命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厚重。
大学室友黄端鸡对邹勇松考上研究生的过程印象非常深刻。大三时,邹勇松既不愿意放弃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也不想放弃考研。于是,为了实习和复习两不误,邹勇松一般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晚上11点半以后才回宿舍,一年的坚持换来成功考上研究生。
坚持的动力源自哪里?邹勇松说:“正是有这么多老师的帮助,我才能成长起来,因此我要努力坚持下去,以便将来有机会把老师对我的恩情回馈给社会。”
他的“善”:努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
“同学4年,从未透露过自己身体的不适,还常常参加学校举办的义务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同学了几年,全然不知他竟遭受着如此残酷的病痛折磨。”大学同学在得知邹勇松的病情后都很震惊,因为以前的邹勇松表现得太正常了。
为什么邹勇松在同学面前对自己的病情讳莫如深?他说,最主要是不想因为自己的病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有病,还为别人着想,这是邹勇松与众不同的地方。
邹勇松努力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更多是为了别人,因此他说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去做。他要做的事,哪怕在透析治病时仍马不停蹄地进行着。时间不等人,他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所以分秒必争。
2017年,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邹勇松琢磨着以前在一些公共场合看到过的微信照片打印机,灵感乍现:如果发明一个共享打印机放在宿舍楼下,岂不就能解决同学们的打印麻烦了?
出院后,邹勇松买了一台二手打印机,一台电脑(后台处理器终端),一个二维码扫描仪,并买来纸盒进行外壳包装,着手制造共享打印机。共享打印机于2017年11月安放在了长沙理工大学理科楼B区,免费供同学们使用。之前,在研一时,他还发明了一种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给求助者最优选择的手机APP。
就在不久前,饱受磨难的邹勇松作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决定,毅然向红十字会登记捐献自己的器官和眼角膜,成为第183877位志愿登记者。
邹勇松的“勇”“韧”“善”经过媒体报道后,已经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仅仅一个“向邹勇松学习”的H5在网上接力,参与者就超过了34万。在全社会的关心下,目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已经介入邹勇松的治疗,如果找到匹配肾源,就能进行换肾手术。
让我们祝福邹勇松最终能战胜病魔,以一个健康之躯继续从事他热爱的科研事业,造福于社会。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喻玲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