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山县:“荒”里淘金“造血”有方 让百姓致富有路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夏建军 周剑 编辑:陈纲 2018-06-21 10:21:45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11日,在衡山县东湖镇团山村中心组白芨种植基地,村民正在地里劳作。

新屋组贫困户周立军和肖公组贫困户罗庆连在白芨种植基地劳作,她们觉得很满足。

衡山“猪血桃”通过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

去年衡山县优质稻田面积种植达10万亩以上,图为丰收的稻谷资料图。

  【编者按】大三湘、广林玫瑰、角山米业、兆丰农业……近年来,衡阳市积极发展油茶、茶叶、有机稻、乌鸡等特色种养业,创新“租金+股金+薪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今年,衡阳市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力求实现全市产业扶贫全覆盖。看着产业扶贫带来的累累硕果,贫困户着实喜在心头!6月15日,衡阳市农委、市扶贫办联合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产业扶贫结硕果》系列报道,聚焦衡阳12个县市区、各行各业脱贫攻坚亮点工作,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倾听贫困户的真实声音!

  红网时刻 记者 石珊 通讯员 夏建军 周剑 衡阳报道

  闲置荒芜的农田如何变废为宝?农民种粮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访衡山县,看该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如何因地制宜,通过产业造血“荒”里淘金?

  因地制宜 产业造血“荒”里淘金

  6月11日,在衡山县东湖镇团山村中心组白芨种植基地,30余名村民正在地里劳作。他们一边除草、松土,一边闲聊:“以前种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根本就赚不到钱,荒了很多地!”“现在多亏了县委、县政府引进了白芨,我们在这里做事一天至少80块工钱呢!”

  新屋组贫困户周立军和肖公组贫困户罗庆连乐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来基地做事,就利用空闲时间来这里除除草、松松土,每个月就做十来天,轻轻松松,每月还有一千多块工资呢!”

  衡山县东湖镇团山村属山区,日照时间短,土质疏松,不利于水稻种植,荒废了大片土地。2016年,衡山县扶贫办、县农业局联合衡岳中药饮片公司多次实地考察,发现其独特的土质、气候条件十分适宜中药材种植。

  2016年底,湖南衡岳中药饮片公司在东湖镇团山村、岭坡乡潮水村建立了中药白芨种植产业扶贫点,依托湖南衡岳中药饮片公司生产、销售中药饮片和大宗药材这一良好平台,充分利用村里的空闲山地、闲置荒芜多年的滩田和闲散已久的劳动力,发动引导贫困村民大力种植适宜本地生长繁殖的中药材白芨。

  目前两村共有贫困户154户573人参与白芨种植扶贫项目,种植面积达101亩。去年来,贫困户共领到白芨幼苗78万株,基地共组织贫困户开展专题技术培训3期。仅团山村中心组白芨种植基地就达81亩,全村46户157人全部参与该扶贫项目。除了就业扶贫,该基地直接帮扶模式让贫困户更受益。

  团山村村主任曹建美向记者细数着贫困户的种植成果:“渣林组的杨立新和桐子组的庾新华都种了0.3亩,渣林组的林佩华种了0.4亩……同时,基地保障贫困户优先务工;县委、县政府还按照产业股金分红,每个贫困户每年不低于1200元,五年结算一次。”

  林佩华是直接帮扶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白芨种植合作社专家负责对大家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现在育苗、病虫害管理、科学施肥、除草等中耕管理的各个步骤她都烂熟于心。“去年5月份基地给我送来4000株苗,一般一亩地的产值1500到2500公斤左右,按照50元一斤的价格,几年后我有好几万的收入呢!”

  分类施策 提产提质让百姓致富有路

  近年来,衡山县突出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去年衡山县优质稻田面积种植达10万亩以上。

  衡山县农业局局长宗维平介绍,今年衡山县大力发展优质稻、两茶(茶油、茶叶)、中药材、小水果、养殖(牲猪、衡山黄鸡)等五大产业。“我们发展这五大产业,农民投入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市场风险较低,群众易于接受,参与程度较高,能够稳定带动村民致富。为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全县确定了十余家企业、合作组织作为产业扶贫的示范基地!”

  今年,衡山县顺发米业优质稻种植精准产业扶贫基地直接帮扶贫困户50户178人,由政府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肥料等,公司全程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6月12日,白果镇的赵光明正在自家地里插秧,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去年我种了3.5亩田,优质稻按照保底价1.4元每斤收购,纯收入3295元。秧苗、肥料等都是免费领取的,物资都发了7次,去年受益好,今年我打算种10亩田,年收益至少可以达到万元以上!”

  今年70多岁的贫困户刘洪喜欣喜地告诉记者:“优质水稻平均亩产1050斤,比之前种的水稻产值高、质量好,价钱也卖的起,今年我们都想多种些!”

  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准路子。衡山县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坚持分类施策,“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思路,确保产业和项目到户。

  衡山县委副书记段晓赛介绍,产业扶贫要造血,需把“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要就地发展产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调动他们投身产业的主观能动性;要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产业发展的技能和本领,让贫苦户积极参与产业帮扶,真正受益。今年来衡山县大力抓顶层设计,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对接贫困户。财政拿出2000万元资金发展五大产业,联动各个部门,把责任分解落实,让所有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尽量做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夏建军 周剑

编辑:陈纲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6/21/8416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