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红网网友的特殊藏品:票证里折射出岁月的痕迹

来源:红网 作者:何颖 编辑:高芹 2018-07-02 20:10:03
时刻新闻
—分享—

肖先生收藏的部分票证。(网友供图)

肖先生收藏的部分票证。(网友供图)

  论坛热帖:【时光陈列馆】票证里折射出岁月的痕迹

  红网时刻7月2日讯(记者 何颖)红网网友肖先生热爱收藏,家里那800多枚计划经济时代流通的各类票证是他珍爱的特殊藏品。“有粮票、布票、肉票、肥皂票…”,对他来说,这些票证不仅是有价值的珍藏,更是时代的见证。“这些票证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过去的贫困,也见证了今天的富足。”。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现在手里有各类票证八百多枚。除了家中留存下来的一些粮票之外,其余都是我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和旧书店中买下来的。”收集到这些藏品,肖先生花了30年。“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记得那时的票证有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烟票、酒票、糖票、火柴票、肥皂票、手表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几乎生活中每一样不能缺的东西都与票证紧密相连。没有票证,生活寸步难行。”

  肖先生也分享了自己关于票证的回忆。“各种票证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粮票、布票、煤油票和煤票”。

  “只有城市户口的人才有粮票,他们每人每月有25-40斤大米指标,用指标在粮店里兑换粮票。没有粮票,就只能饿肚子。”肖先生对能用粮票购买的物品充满了向往,“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老家公社中学上初中,常常路过公社供销社开办的茶馆。因为是农村人我没有粮票,去茶馆吃一碗光头面,是当时一个奢侈的愿望。最后是用从亲戚家换来的粮票和卖废品的几毛钱,我才敢迈进茶馆的大门,美美地吃了一碗光头面。”

  “布票的发放标准是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每人每年一丈四尺布。布票在农村可是件好东西,有了它,大闺女、小媳妇都会喜得合不拢嘴。”每年腊月初,肖先生的母亲总会用攒了一年的布票去村里的供销社买新布,为孩子们做过年的新衣。

  “七十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一所财经类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村里人很是羡慕。”因为票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肖先生在选择专业时都用它作为考量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越来越丰富,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很多票证渐渐地失去了它的作用。最早消逝的是那些工业票证,后来副食品票证,也不需要了。随着“的确良”等化学纤维布料大量出现,布票也消失了。再后来,粮食市场放开了,人们不再使用购粮证去粮站买米了。九十年代初期,城镇居民用的煤炭票也慢慢地销声匿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各式各样的票证,演绎和记录下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的酸甜苦辣。肖先生收藏着这些票证,也珍藏着有关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票证时代过去了,吃不饱的时代也过去了,希望我的孩子们莫忘艰苦年代时的节俭,杜绝富裕现代时的浪费。这些票证也成为我教育下一代人的重要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何颖

编辑:高芹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7/02/8390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