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子钱包里的“余额” 今后全由央行代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徐丹 2018-07-10 09:30:29
时刻新闻
—分享—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中午12时,忙了一上午的长沙市民胡先生打开手机APP,开始点餐。“一份20元的肉炒肉盖码饭,等了40多分钟才送过来。”饥肠辘辘的他肯定不会想到,在过去的40多分钟里,这20元的午餐费,已经为他使用的支付机构创造了利润。

  或许你会觉得有点小题大做,20元在40分钟里,能发多少财?确实不多,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的数据,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办理条码支付业务73亿多笔,金额9100亿元。这还不算是客户备付金的全部,它们虽不会一直为支付机构所用,但在资金循环过程之中,光靠银行产生的利息,就足以让人咋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也就是说,今后大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工具中的资金,都将由“央妈”替你管着,支付机构靠客户备付金“躺着吃息”的日子一去不返。

  体量大 时间差沉淀出千亿资金池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客户备付金,其实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即客户准备支付的资金。只要你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就有绕不开的关系。

  举个例子,你在网上看中一件800元的衣服,一般交易流程是加入“购物车”,然后进行结算。数日后,快递把货送到你手上,你试了试觉得还不错,确认收货并付款。从结算到确认付款,短则两三天,长则十天半个月。在这个过程中,这800元并不在你手里,因为你已经结算了,也不在商家手上,因为你还没确认付款,钱去哪了?

  答案是在支付机构那里,这就是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时,因交易时间差而产生的资金沉淀。第三方支付模式在保证交易公平,避免消费者遭遇商家诈骗的同时,也成了一个“聚宝盆”。

  这个“聚宝盆”里有多少钱?以仅占2%的市场份额的汇付天下为例,据其今年3月赴港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表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其利息收入分别为2610万元、3830万元和6160万元。而据测算,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支付巨头沉淀的客户备付金规模,占全部支付机构备付金总量的90%以上,其体量可想而知。

  那么支付机构拿着这些钱干什么?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找银行拿利息。

  根据公开报道,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和银行结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资金沉淀量,按照协议存款的方式计算的。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在4%以上。比如有些小的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有30亿元到50亿元,那么一年在银行获得的利息就能有一个亿以上。

  诱惑大早被“盯上”的客户备付金

  抱着客户备付金这个“聚宝盆”,个别支付机构甚至动起了歪心思。

  2016年被央行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上海畅购公司,恶意挪用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客户权益受到严重侵害。2018年以来,杭州、青岛等地均有支付机构因挪用客户备付金遭到处罚。

  央行曾指出,客户备付金主要有四方面风险,挪用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个方面包括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不利于支付机构统筹资金管理,存在流动性风险。

  作为支付行业的“裁判”,央行对支付行业“犯规”行为从不手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2018年以来央行系统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行为开出了52张罚单,总罚没金额达3142.8万元,已经超过去年水平。其中有11张罚单点名了违规类型涉及“备付金”。而从2012年到2017年初,全国累计有1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因违反客户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被处罚,最高罚款金额近3000万元。

  如何防止客户备付金“饿虎出笼”?2017年初,央行决定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实施集中存管,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最高比例在20%。2018年初,央行将备付金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50%,2018年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集中交存比例。

  6月29日,央行发布新通知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央行还要求,将备付金存管银行由具备资质的商业银行,变更为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也就是说,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将由央行直接进行监管,不再将客户备付金账户分散于各家商业银行。

  变化大 中小支付机构或被淘汰出局

  在支付机构集中交存之前,客户备付金一般都放到各个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了拉到这块“肥肉”,与支付机构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如今央行出手,要实现100%的集中交存,这对于支付机构来说意味着“躺着吃息”的发财路行不通了。

  少了这样一个可观的利润来源,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来说,并不意味着末日。靠自建支付生态产生的流量,他们足以稳固现有地位,但对于中小支付公司来说,未来的日子就不一定好过了。

  “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吃银行利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挪用后做投资才是大头。”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集中交存后,这种模式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很多中小支付公司甚至不一定能交得出备付金,“即便交出来了,也难以为继,支付行业很可能迎来一波并购潮。”

  这样的行业变化,对于用户来说,其实并不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支付的效率并不会因此而变化。从监管的层面上来说,大家的资金更加安全了。但也有专家预计,为了弥补这一块带来的利润损失,大支付机构的免费午餐也会越来越少,“最近微信还信用卡收费标准的变化,或多或少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

  其实不仅是在支付行业,这两年火爆的共享单车,也曾因为用户的押金形成沉淀,而被外界所诟病,直到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发布公告,承诺押金由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存管,才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监管的思路是回归本源。如果一些支付机构此前偏离了主营支付业务,那么未来会加速分化,甚至是退出市场。” 业内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乐见钱包安全再加锁

  袁云才

  正当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就谁更安全进行“互掐”之际,央行的新规昨日正式实施了!即,支付机构自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至央行。这对于我们这些“看神仙打架”的吃瓜群众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起码,我们为钱包安全问题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用惯了微信钱包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人,对于其中暗藏的风险可能知之不多或者不太在意。毕竟,利用这些平台收付钱款非常方便,且平时也很少听说出问题。慢慢地,一些人就将这些平台视同银行性质,将自己的余额视同存款。其实仔细想想,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按专家的说法,余额宝之类的理财产品账户上的资金,是货币基金;而支付宝余额、微信零钱、预付卡余额等,均属于客户备付金。这些钱,没出事则已,一旦平台因为挪用、风险投资而造成资金链断裂,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就会让千千万万用户蒙受损失。央行新规的实施,无疑给我们的钱包安全上了一道严密的保险锁。

  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后,按相关规定将不计利息,从此“躺着赚钱”的美事不再有,这有利于遏制它们的无序竞争,倒逼其从着重打用户钱包主意转向优化服务提升创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一些支付平台存在的某些安全漏洞,比如转错账之后追回难的问题,在新规实施之后,应该找到一个标准化的解决途径。就因为,有了央行介入,有了强化监管,公众对于钱包安全会有更高的期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