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蓝万炼:三尺讲台的坚守者 一支粉笔讲述教育变迁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向宏鑫 2018-07-13 17:40:32
时刻新闻
—分享—

就在上个月月底,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蓝万炼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堂课。

蓝万炼(右下一)与当时大学同学的合影,如今的同学们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从事着教育工作。

  红网时刻记者 王诗颖 长沙报道

  想做画家、想成为作家、想去企业做一个普通工人……17岁的蓝万炼有很多的梦想,可1977年的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走上了三尺讲台,用一支粉笔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公室内,蓝万炼正在处理自己退休前的一些收尾工作,就在上个月月底,他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堂课,捧着学生们送的鲜花,今年60岁的蓝万炼感叹,36年的教师生涯中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但最让自己感到骄傲的,还是学生们称呼的这声“老师”。

  改革大潮让他“转型”教书先生

  1976年,蓝万炼高中毕业和同学们一起下放到了常德西洞庭农场,因为从小性格沉稳内向,下放的那段时间,每天除了干农活,蓝万炼最爱的就是拿着各种各样的书籍阅读,朋友们笑称,这样的性格,最适合做一个教书先生了。

  “那时候高考还没恢复,想上大学得有人推荐,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学生来说简直是奢望。”当时的蓝万炼完全没有想过能做一名老师,他笑称自己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回城里,进企业当一名工人。

  转折发生在1977年的秋天,那一年高考恢复,蓝万炼成为了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当时高考的前一天我们还在湖区的大堤上劳动,第二天直接就上考场了。”

  高考结束后,成绩优异的他如愿考上了如今的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随后分配到现在的湖南文理学院执教,2002年调入长沙交通学院,2003年与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为长沙理工大学,于是“老师”这个称呼就跟随了他一生,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但又没有给他更多的选择。

  要问他有没有遗憾,蓝万炼思考了一会,仍然笑着说“没有”,“老师是一份令人有满足感的工作,而年少的兴趣,在退休后我可以一一实现的。”

  曾经是听老师的,如今是“听”学生的

  因为性格的原因,蓝万炼自认为不是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个性,比起如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他更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识去为学生们上课。

  从1982年到2018年,蓝万炼也见证了不同时代教育方式的改变,“那个时候的教育都是以老师为主,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听什么,以至于到后来我的教学也延续了很长时间这样的方式。”

  但从90年代开始,通识教育的普及,教师的授课不能只仅限于书本和考试分数,而更多地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选课上也更多地听学生们的,也因此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已有36年教龄的蓝万炼在每堂课前仍然坚持备课,“这样才能够将新的动态和知识马上融入进去。”

  蓝万炼说,以前能够考上大学不容易,上大学意味着工作稳定了,但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的牌子就没那么“金贵”了,所以想找个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蓝老师、蓝教授、蓝院长……对于蓝万炼的称呼有很多,但他说自己还是最喜欢听别人称他“老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叫我老师会让我觉得更尊重这个职业。”

  做老师最幸福的就是能与别人分享知识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堂课了。”今年6月底,蓝万炼在课堂开始前说了这样一段话,自己也有些感慨,36年的教师生涯结束,对他来说有轻松,也有遗憾,轻松的是作为老师的责任可以暂时放一放,但遗憾的是,自己本职的专业没有发展地更好,但蓝万炼坦言,自己还暂时舍不得学校,会继续为学生们上课。

  一辈子只做好“老师”这个工作,蓝万炼说“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分享”是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每个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而老师则可以更自由和名正言顺地去做这件事情,对于蓝万炼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做老师的缘故,蓝万炼喜欢校园里弥漫的青春气息,这让他觉得自己始终还保留着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蓝万炼曾经很喜欢王蒙《青春万岁》里的一首序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如今即将退休的他偶尔回望过去,也想大声呼喊一句“让所有的日子都去吧。”

  这一“去”一“来”之间,相隔了将近40年,但对于蓝万炼来说,他见证了中国教育方式和观念的转变,这让他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人生最好的时光。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7/13/8363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