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一位湘中老农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红网 作者:何颖 编辑:向宏鑫 2018-07-18 15:06:43
时刻新闻
—分享—

  论坛热帖:【时光陈列馆】老父亲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红网时刻7月18日讯(记者 何颖)1960年,17岁的邵阳伢子李会中为了扔掉手中的锄头把,远赴新疆招工,未果。改革开放后,1981年他入股了一家小煤窑,终于放下了锄头把。后来的十几年,他辗转多地谋生,将4个儿女培养成人。老了的李会中不再排斥锄头把,开始鼓捣田地里的出产。儿子将他的故事说给了红网论坛的网友们,“正儿八经做了农民的父亲开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文章,对不同农作物进行探索尝试性种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李会中自己则说,“现在种田真是要得,政府不收一分钱的税,不用交一粒公粮,还有种田的补贴,种了几亩田,大队每年还补贴了我几百块钱。”

  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老农民是如何琢磨着离开土地,又是如何甘心回到土地的呢?7月3日,网友李立新将父亲的故事讲给了红网论坛的网友们听。这位努力生活的老父亲、这段平凡的个人奋斗史感动了网友。“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给了农民更多的选择自由,现在的农村政策又让农民们甘心回到农村,回归土地,从土地里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收益,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国家的进步”。

  “父亲今年七十五岁,是1972年入党的湘中老农。我的爷爷是一名佃农,上溯二十代,还是农民。祖祖辈辈是农民,父亲是典型的农民。”不管李会中折腾过多少事业,在儿子李立新的眼里,他就是个地道的农民。“当过大队的拖拉机手,做过大队综合工厂的负责人,鼓捣小煤窑赚了钱,又跟亲戚朋友合伙到外面做铁锅生意。辛苦半生,将四个儿女培养成人。老了的父亲反而安心地呆在老家务农,换成儿女们出去闯荡。”

  再一次拿起锄头把,李会中认真研究起家里那几亩田地。“他对不同农作物进行探索尝试性种植,追求利益最大化”,李立新觉得,这就是父亲这位老农民自觉进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家里的土地曾经有五种出产,第一是水稻。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任何时候,老父亲都没有放弃水稻的种植。第二是药材。2016年,父亲种植玄参挣了2000多块。2017年,玄参行情大跌,父亲就将所有的玄参卖掉,从此不种玄参。第三是红薯。每年收获的红薯有几千斤,或做红薯干,或加工成红薯粉条,今年春节母亲告诉我,卖了7000多块钱。第四是花生,最多的一年,父母收获了700多斤干花生,1斤干花生卖3元,赚了2000多元钱。第五是油菜。2018年夏天,父母收获500多斤油菜籽,1斤油菜籽可以榨3两7钱菜油,榨了200多斤菜油。”

  李会中老人这本辛苦账就如同一幕电影,将一个老农民努力生活的背影深深地刻在网友们的脑海中。“一代人有一代人性格,老父亲那一辈吃过苦,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老父亲一辈子勤劳朴实,憨厚耿直。他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个目标,一是生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二是赚钱,‘宁肯不要命,也要将钱搞回家’。”李立新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何颖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7/18/8352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