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湖区和平社区:“123”治理模式俘获居民“芳心”

来源:红网 作者:熊星 朱哲涵 编辑:陈纲 2018-07-31 11:52:0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7月31日讯(通讯员 熊星 朱哲涵)社区作为国家的最小单元,是最贴近百姓的一道关口,社区治理因此尤为重要。湘潭市雨湖区广场街道和平社区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层次化需求,开创了“123”社区治理模式,积极打造“多元互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让居民理想中平安、美丽、和谐的社区模样逐渐有迹可循。

  “一核”: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

  和平社区有共14个党支部、99名党员,这些党支部长期“单打独斗”,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有待提升。去年以来,在推进市委“党建领航工程”的过程中,社区依托广场街道“书记工程”之“红色联盟”特色党建项目,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积极吸纳驻地单位、联点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骨干代表为党总支委员,推行社区“大总支制”,实现了人、财、物、地、事、组织的“一网整合”。

  怎样把党员调动起来,不让“大总支”成为虚设的花架子?和平社区组建了5个党建小分队,同时积极开展城市文明创建、“五老”参与教育等活动,让党旗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一线高高飘扬。曾经,漫长暑假孩子们不知如何安置的问题让家长头疼,让社区担忧。和平社区开设“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暑期二课堂,组织热心党员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教授传统文化等,为100余名学生在炎炎夏日打造了学习玩乐的清凉天地。社区依托党建带团建,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创新性,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今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和平社区是全市唯一荣获此项荣誉的社区。

  “两行”:积极号召党员、志愿者先行

  人少事多是如今不少社区的共性问题,如果仅靠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很难达到居民预期。和平社区100名党员中62人为退休老人,群众基础好又热心公益,这是一大优势。社区巧妙结合老年活动服务中心、未成年人教育中心等“微中心”建设,为党员们搭建服务联系群众的平台,广泛开展认领实现“微心愿”“垃圾分类,我们是行动者”“水域安全巡逻”等主题活动,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认领“微心愿”是老党员关爱困难家庭孩子的特殊方式。9岁的吴思瑾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社区去年为他争取到了人工耳蜗免费救助项目,今年老党员莫慧如又为他实现了“想要一个文具盒”的愿望。不忍心看着奶奶劳作时挥汗如雨,懂事的匡淼程在“心愿墙”上写下了“想给奶奶送一把扇子”。很快,75岁的老支部书记欧阳爱川满足了他的心愿。孩子们的愿望都很小,老党员的行动却很快,一年多来,他们已经为50多名贫困学生送去了浓浓的爱。

  “三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

  如何带领居民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让他们在社区找到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和平社区积极探索落实“法治、德治、自治”体系,定期邀请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共议社会事务,让他们享有足够的知情权、参与权,不让社区治理成为居民寻求合法利益的“绊脚石”;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对马坡里10号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努力让辖区群众住得更舒适、安心;依托“党建+”平台,联合联点单位创造性开展“党群心连心、文明邻里情”邻居节等主题活动,拉近党员群众距离,打通了党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凭着一腔热血,和平社区各党支部、党员坚持不懈办好一件件实事,一步步俘获居民“芳心”,也赢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在创新工作模式下,社区获得了“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联系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等4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

来源:红网

作者:熊星 朱哲涵

编辑:陈纲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7/31/8320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