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天碧水如画来 桑植县立体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来源:红网 作者:谢德才 黎治国 彭齐良 向有为 编辑:陈纲 2018-08-06 11:52:1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谢德才 黎治国 彭齐良 向有为 桑植报道

  入夏以来,在湖南省桑植县澧水风光带蔚蓝的河面上,常常出现一群白鹭,时而觅食,时而追逐嬉戏,姿态十分优美,引来众多市民观看。这是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桑植县以当地生态资源为依托,围绕构建生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宜居、生态文化体系,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工程,逐渐形成了“山顶松竹戴帽、山腰花果镶嵌、山脚绿水缠绕”的立体生态环境。

  洁净“蓝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来,桑植县响应中央、省委、市委的号召,吹响了“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在一系列措施之下,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针对省里督查交办城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机动车尾气检测和黄标车淘汰进度落后环境问题。桑植县细化环保、发改、经信、住建、水务、城管、公安等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形成了全面发力、协调联动、群策群力的攻坚态势。桑植县制定了城区油烟整治计划,完成紫御山水小区、金豪家园小区、科赛新城小区、十一学校、电力公司食堂等企事业单位的油烟整治,安装油烟净化器50余台。交警部门削减了一批污染存量,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大气污染指数,淘汰黄标车318台。

  桑植县持续改善工业企业污染,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玉明页岩砖厂、桑植县桑梓火电厂环境废气污染问题(重复)、亮垭采石场4个信访交办件的整改工作。玉明砖厂未按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气口,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对辖区内5家类似砖厂实施综合整治,限期建设完成了脱硫除尘设施;火电厂超低排放工作深入推进,采取使用一台燃煤锅炉带两套脱硫除尘系统大幅度消减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因子;对亮垭采石场进行停产整治,采取全封闭生产作业模式减少粉尘污染。

  环保部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6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1天,优良率达84.8%,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0天,优良率为87.67%,今年上半年,优良天数为171天,优良率为94.48%。

  整治“碧水”,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桑植县持续推进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团结煤矿、益民煤矿涌水污染及城镇生活污水(建材市场、新城)管网直排环境问题4个信访交办件的整改工作。对团结煤矿矿坑涌水污染问题,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安排治理资金,完成污水治理工程;益民煤矿建设了矿坑涌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了调试及验收,设施运行正常。另外,县政府安排200万资金对沿河污水管网进行了维护,确保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同时,桑植县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地整治,饮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就出台了《桑植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县政府组织水利、规划、城管、环保等部门对水源保护区进行了集中整治。今年,经核查,梅山乐园、木材公司、蔡家峪等3个污水排放口污水截留干管已接通,沿岸污水已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3个洗车场设备已清除,搭建的设施已拆除,现场无洗车;保护区防护网及标识标牌设置已完成投资70万元,右岸安装防护网1230米,左岸安装防护网942米,设置标示牌50余块;二级保护区内639户2512人生活污水已完成散户生活污水四格池处理设施建设;保护区内两岸未见垃圾堆放物;未发现新建违法建筑(厂棚),乱搭乱建厂棚已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公路沿线护栏完好无损;保护区内未见砂石料场,原有料场已植被修复;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未见垃圾漂浮物清理,河面垃圾漂浮物清理已完成;完成取水口泵房周边淤泥、杂草清除等13个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2016年以来,桑植县3个监测断面水质常年维持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

  保持“净土”,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在打造绿天碧水的同时,桑植县围绕构建生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宜居、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实施碧水、蓝天、净土等工程。启动了澧水河景观大整治工作,“臭水沟”变身水景长廊,重现当年一江碧水映白云的美景,成了市民观光休闲好去处。

  为推进“净土工程”和“生态工程”,持续深入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澧源镇仙鹅村、五道水镇连家湾村养猪户环境问题2个信访交办件的整改工作。桑植县畜牧局、五道水镇加强对该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确保该场的养殖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县环保局责令其停止利用土坑内排放养殖废水,并对贮存的土坑采取防渗漏措施;县政府制定了仙鹅村邓家坪组生猪退养方案,养殖户签订退养协议,实现了生猪退城,周边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监测和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处于安全水平。

  如今,桑植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措施,沿河沿岸生态植被得到很大改善,“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乡村绿化”的生态美景初步显现。

来源:红网

作者:谢德才 黎治国 彭齐良 向有为

编辑:陈纲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8/06/8306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