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者方加胜:生而为人 生而为众生

来源:红网 作者:王石磊 李宁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2018-08-14 17:58:33
时刻新闻
—分享—

方加胜和他的学生。

生命大于天。

  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李宁 长沙报道

  医者生而为人,生而为众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方加胜。一个在神经脑部胶质瘤领域潜心钻研一辈子的老专家,用脚步行走新疆和西藏边疆,牵起民族团结万里情的桥梁人物,立志于行走世间悬壶救世。

  在一场场与死神的拼夺战中,他的坚毅、沉着已经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仁爱关乎众生,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赢得了患者的尊重。

  柳叶刀舞出精彩人生,创造生命奇迹

  1976年,方加胜从湖南(湘雅)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行医,师从国际知名脑科专家曹美鸿教授。

  神经外科主攻脑部神经手术,大脑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结构十分复杂,功能分区精细,在人的生命中枢动刀子不是容易事,50年代,大脑在湘雅依然是手术禁区。1954年,曹美鸿教授开创性地开展了第一例湘雅开颅手术。在老师的带领下,方加胜牢记“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教诲,每次手术前总组织讨论手术方案,慎之又慎,大胆创新,熟练技术,逐渐形成了“艺高人胆大”的独特行医风格。

  2003年,他率领“人类脑肿瘤研究”课题组国内首次成功分离和培养出脑肿瘤干细胞,发现了脑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找到了脑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原由,这在全球行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2008年在第七届亚洲(北京)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他荣获亚洲医学界最高奖“KANNO医学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他的肿瘤研究与“国际领先水平”划上等号,走向了他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高峰。

  历经40余载的打拼,对生命的敬畏成就了他精湛的医术,方加胜教授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据统计,经他做过手术的胶质瘤Ⅱ级病人,术后一般能存活3-5年,有13例甚至生存长达11-13年。一位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已经28年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他手中实现。

  用脚步丈量祖国边疆,甘愿奉献青春

  刘亚琼是一名新疆患者家属,他的父亲被诊断为脑垂体瘤,瘤体大,压迫视交叉,必须尽快摘除,“得知病情,一向坚强的父亲瞬间呆若木鸡,新疆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推荐方加胜教授前来会诊。”从湖南到新疆,远隔千万里,方加胜风尘仆仆地飞抵乌鲁木齐,落地已近午夜。

  “放心吧,您父亲一定会很快康复的。”经过七个半小时的手术过后,双眼极度充血的方加胜教授在旁人的搀扶下走出了手术室。“方教授几乎虚脱,他强打精神告诉我,父亲很快就会醒来,还提醒我不要哭,要坚强,我无法想象,一个年过半百的大夫,如何在长达7个小时的过程中,几乎不曾眨眼的操作整台手术。”这让刘亚琼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深处的洗礼。

  今年,33岁的回族青年马福明因无诱因的间断性头痛发作在伊犁州医院就诊时发现丘脑有肿瘤,因位置比较特殊,而当地医院资源有限,所以建议他寻求曾多次到西藏帮扶的方加胜教授帮助。马福明到达湘雅医院后,方加胜教授团队对其精心手术。

  术后患者需要继续做功能康复训练,这可把马福明的家人急坏了,在人生地不熟的长沙,他们举目无亲,一筹莫展。方加胜教授得知后,主动为马福明联系相关科室继续做康复训练,他认为医疗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过程,又积极为患者寻找一名中医调理身体。现在,马福明已经康复回到家乡,家人们都说现在的马福明精神焕发,还发来了他打乒乓球的视频,方加胜教授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脸上满是欣慰的微笑。

来源:红网

作者:王石磊 李宁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8/14/8288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