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非情」漂洋过海伴你成长 15万南苏丹孩子用上湖南印的教材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编辑:刘威成 2018-08-30 22:03:38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8月23日,在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湖南展馆内,“中南传媒援南苏丹教育项目教师培训结业暨赠书仪式”举行(资料图)。

南苏丹驻华大使约翰·安德嘉·杜库致辞。

  红网时刻记者 杨艳 长沙报道

  从长沙到朱巴,129.9万册教材的墨香飘越上万公里,为非洲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送去知识和希望。8月22日,随着最后一批教材交付完成,中国第一个文化援外项目——“援南苏丹项目”正式结项,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援外模式获得成功,也是湖南出版为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献上的一份厚礼。

  “现在,很多南苏丹人都知道了中国有个湖南省,湖南人为南苏丹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湖南人在我们心中有不一样的位置,我们对湖南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南苏丹驻华大使约翰·安德嘉·杜库致辞,并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帮助和友好之情表示由衷感谢。

  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量身打造国家教育体系,这是中国教育援外模式的首创,也是湖南出版“走出去”的重大成果。彼此真诚、满怀温暖,为此,南苏丹政府授予湖南省为“南苏丹在华文化推广大使省份”。

中南传媒援南苏丹教育项目教材交付仪式。

  “全套服务”助力南苏丹教育重建

  南苏丹成立于2011年,由于历经战乱,国内教育事业亟待振兴。在该国制定教育体系之时,中国果断伸出援手。

  2016年11月23日,由商务部立项主导、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具体承担的国内首个综合性教育援外项目实施协议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签署。

  援南苏丹项目包括顶层教育规划、教材开发、教师培训、ICT(信息通信技术)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和教材印刷等五大板块,目的在于为南苏丹建立现代化的完整教育体系,满足南苏丹人民对教育的渴求。项目自2017年1月正式启动,历时20个月。

  人员培训作为中国和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项目的交付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2017年3月份第一批南苏丹教育部骨干教师来华培训以来,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中南传媒旗下中南安拓公司先后分三批邀请南苏丹教育部近200名教师、课程专家及官员来华参加培训。

  “新教材非常符合南苏丹的国情和实际,这次的教材培训非常也很有价值,尤其是中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让我深受启发。”伊丽莎白是南苏丹科学学科教师,有着11年教龄。参加完培训她说,中南传媒编写的新教材,最大优势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她会把这种教学方式分享给其他教师,并运用到自己日常教学中。

援南苏丹教育教材。

  三科教材受肯定,南苏丹期待“项目二期”

  历经多年战乱,这里百废待兴,特别是教材奇缺、来源不一、不成体系,常常六七个学生共同使用1本教材。根据教育援外计划,2017年,中南传媒集结国内顶尖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团队,与南苏丹方合作编写数学、英语、科学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师用书,在编写过程中反复论证,确保教材实用、可读。

  其中,湖南教育出版社承担小学数学学科教材开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承担援建小学英语科目,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小学科学英文教材编写,立项以来,几大出版社各自组织精干编辑力量,形成了南苏丹1-8年级三科的教学大纲和编写体例。

  “所有的教材编写完全是为南苏丹‘量身定制’。”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介绍,为了符合南苏丹的国情,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双方专家团队反复沟通,连教材中的人物姓名都注意选取了来自不同部落孩子的名字,而教材中民居绘成尖顶草屋的样子也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中南传媒监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张旭东说,在编辑过程中双方频频互动沟通,反复论证。一次探讨时,一名南苏丹老师指出,插画中画的人物看起来更像埃塞俄比亚人,于是我们立即按照他们指导,重新对人物进行了设计。

  中国援助的项目赢得了南苏丹方面的高度赞誉,加深了中南两国的友谊,更推动了教育事业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展。

  在8月22日举行的结项仪式上,南苏丹驻华大使约翰·安德嘉·杜库在发言中说,援南苏丹项目既体现了中国在教育发展领域的宝贵经验和先进水平,也密切结合了南苏丹当地特征和风俗民情,满足了南苏丹政府的殷切期待和南苏丹人民的实际需求。他希望项目能得到延展,二期项目尽快立项,并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南苏丹的帮助和友好之情表示由衷感谢。

  项目获高度赞誉,未来可造福更多国家

  相隔千万里,满满中非情。近年来,湖南响应国家部委的号召,落实国家重点战略部署,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开拓创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援南苏丹教育项目是中南传媒响应国家号召,将“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创新之举和有益探索。

  “教育是发展的基础,中南传媒的援南苏丹项目正逢其时。”南苏丹教育部次长隆格里奥对中南传媒的“援南模式”极为赞赏,作为一名来自非洲的教育高官,他热爱并学习中国文化,在会谈中多次引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中文谚语,妙语连珠。

  “这种文化教育走出去的全新模式,能使我们的文化输出产生持久的力量,甚至会影响当地一代代的学生,一代代的教师,这样就可能形成一个中华文化在这个国家长久生根发芽的可能性。”龚曙光说,对非洲的教育援助,不仅关注现在,更着眼未来。不久的将来,中南传媒还将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建立教师职业培训中心。

  以文为媒,民心相通。援南苏丹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湖南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空间、鼓励文化企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文化、教育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造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8/30/8253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