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澧县城头山:葡萄种出“金串串”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周勇军 肖洋桂 编辑:向宏鑫 2018-09-08 09:37:32
时刻新闻
—分享—

  特色产业引领,物流、加工、休闲三产融合

  澧县城头山:葡萄种出“金串串”

8月28日,澧县城头山镇古大堤村葡萄产业园中,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 图片来源:华声在线

  8月28日,记者前往澧县城头山镇,车辆走在平坦的沥青路上,只见两旁白墙黛瓦风貌的民宅林立。整齐划一的葡萄园里,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镇党委书记张鼎说,该镇正在构建集葡萄、大米、农耕文化等于一体的“城头山”农旅品牌。

  澧县有“南方吐鲁番”之称,而城头山镇的葡萄最出名。这里葡萄种植规模大、品质好,其葡萄栽培技术还被编成书在全省推广。据介绍,全镇种植葡萄1.5万亩,年创产值3亿多元。如今,城头山的葡萄论串卖,一串100多元,成了“金串串”。

  ■记者 周勇军 肖洋桂

  葡萄园里走出全国劳模

  城头山,为世界稻作之源,本不产葡萄。葡萄的兴起源于一个人——曾家村村民王先荣。

  1986年,在四川闯荡的王先荣偶然吃到一串葡萄。“从没见过葡萄这么大,吃在嘴里,甜进了心里。”王先荣记得,当时这个品种叫“巨峰”。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在四川呆了2年。

  1988年冬,王先荣带着技术和2000株巨峰葡萄苗回到村里。葡萄挂果第一年,他赚了4万元钱。

  尝到甜头,王先荣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5亩。可这时他发现,深圳市面上有种叫“红地球”的美国葡萄,价格比“巨峰”高好多倍。于是,他想试种这个品种。

  “200株种苗,要价13万元,当时连自己都被吓了一跳。”王先荣说,1996年,他提着2麻袋“天价”新品种回村里。2年后,“红地球”结出了硕果。他又扩种60亩,挂果第一年就赚了180多万元。

  王先荣自己富了,还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他牵头组建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00多人。

  在澧县,城头山镇是最先大面积种植葡萄的地方,葡萄成为当地重要致富产业。王先荣也先后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与全国劳模。

  栽种技术获得全省推广

  城头山镇农技站站长黄大云说,种葡萄是个技术活,城头山葡萄发展得好,与讲究种植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有关。

  1993年,王先荣等农户连片种植的巨峰葡萄,出现了黑痘病。他们多方求助,最终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开出“方子”,病害得到根治。从此,澧县与湖南农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逐渐建立起密切联系。

  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聘请石雪晖为技术顾问,组建9人技术小组。合作社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澧县政府、湖南农大等共同完成的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是澧县葡萄发展最重要的一年。这年,该县投资4500万元,在城头山镇古大堤村建设现代葡萄产业园。这年,葡萄中的贵族“阳光玫瑰”也成功引进,城头山的葡萄开始由“论斤卖”变为“论串卖”,一串不到1公斤的葡萄最高卖到100多元。

  2011年,“澧县葡萄”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澧县有11个葡萄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澧县葡萄畅销6000多家水果连锁超市。

  三产融合打造特色小镇

  葡萄产业发展也带来三产融合契机。在城头山镇黄河村207国道旁,一个占地20多亩的瑞康冷链物流项目主体已完工,从德国采购的6台压缩机组已运抵现场,20多名工人在抓紧安装。

  “葡萄比较特殊,因富含电解质,保鲜温度要控制在零下3摄氏度……”物流项目负责人单双说,这是为支撑葡萄发展而建的配套设施,再过半个月即可建成。届时,可为全镇葡萄提供保鲜、储藏、运输一条龙服务。

  城头山镇还建起了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占地300多亩的葡萄休闲农庄,形成了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以酿酒加工、葡萄园采摘观光为辅的经营模式。8月28日,城头山稻田彩绘节开幕,因离县城很近,不少市民带着一家老少游玩稻田后又来到葡萄园,采摘新鲜葡萄,品尝葡萄美酒。

  城头山镇政府负责人说,目前该镇正大力推动三产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小镇。

  链接

  选准特色产业

  造福一方乡亲

  澧县城头山是有名的“稻作之源”。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可葡萄耐旱,以葡萄闻名天下的吐鲁番史称“火州”。但葡萄还是在城头山“安家”了。当地人摸索出避雨栽培等技术,种出了“金串串”,让葡萄成为当地一个特色产业、致富产业。

  目前,城头山正在将葡萄产业与当地悠久的农耕文化“串”起来,融合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农旅特色小镇将在澧水之畔崛起。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周勇军 肖洋桂

编辑:向宏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