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印记:当年游张家界全靠一双脚

来源:红网 作者:李姝 编辑:向宏鑫 2018-09-10 09:07:56
时刻新闻
—分享—

  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印记

  当年游张家界全靠一双脚

  从业者见证湖南旅游40年发展:从接待入境游到服务出境游

  潇湘晨报记者 李姝 实习生 沈笑林 长沙报道

  炎热的夏天刚过去不久,也许不少人还在回味着暑期休假或度假的悠闲。

  全域旅游遍地开花的今天,旅行已经不再只是一味地游山玩水,而是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旅游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发展。我们的游客从最初的国际友人到公务员,再到寻常老百姓;旅行社由国营时代走向民营时代;张家界从默默无闻的小山城,变成举世闻名的大景区……

  王应荣与旅游结缘,要从1988年大学毕业说起。那一年,他被分配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湖南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从此,在这行一干就是30年。从当初处里的一名小职员,到如今长沙市旅行社协会会长、省内知名旅行社的领导者,他经历了也见证了湖南旅游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与发展。

  游客最初接待的都是外国、港澳台游客

  1978年改革开放,神秘的东方大国向世界敞开了怀抱。一时间,大量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一睹五千年文明大国的壮美山水。1982年,曾经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国家旅游局。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层层波浪也激荡到了湖南。1985年,湖南成立了湖南省旅游局。

  1988年,王应荣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湖南省旅游局。当时的湖南省旅游局刚成立3年,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推广宣传湖南旅游资源。

  那时的湖南只有两家旅行社,一家是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分社,一家是中国旅行社湖南分社,后来还有了中国青年旅行社。当时的旅行社都是国企,业务几乎都是接待入境游游客。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湖南的旅行社主要业务范围是接待外国、港澳台地区的入境游客,尤其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游客。”王应荣说,当时的入境游基本都是团队出行,“因为国内缺乏自由行的条件,游客几乎没办法自己订酒店、租车”。

  王应荣回忆,当时湖南省内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汽车,汽车票只能当天买当天走。买飞机票要开介绍信。想要订酒店,只能靠打电话或发传真,酒店房源也很有限。入境游需要一个旅行社来将这一切安排好。几大旅行社的客源几乎都是入境团队,正因如此,当时对导游的外语水平要求颇高,服务态度和能力也很重要。

  1992年底,王应荣被调到省旅游局直属的湖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当时的旅行社按客源地划分部门,如日本部、欧洲部,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则全部划到亚洲部,王应荣当时负责的就是亚洲部。

  景点当年张家界门票五块钱,没有索道缆车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湖南大力开发张家界的时候。王应荣加入工作不久后,就去了张家界。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便利,早上六点从长沙出门,晚上七八点才到张家界。

  那时的张家界,没有商务宾馆,几乎都是当地部门建设的宾馆和酒店。景区门票只要五块钱,没有索道,没有缆车,游玩黄龙洞、金鞭溪、天子山都靠走。人们在张家界,全靠一双脚,游走在大自然的绝美风光间。去张家界旅行一趟,除去来回花在路上的两天,至少要三天。

  “当时来湖南旅游,至少要八天。”王应荣说。这八天都去哪些地方?主要景点是长沙的马王堆、岳麓书院、橘子洲头,湘潭的韶山,常德桃花源,以及张家界、岳阳楼以及南岳。从长沙到张家界,回程路上顺便去常德桃花源,再看看韶山,算是湖南的经典旅游路线。如果要多游几个景点,八天还不够。

  木心诗作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放在旅游业来说,从前的旅游也很慢。漫长的旅途奔波,慢慢的山间步行,是路途的遥远,也是用脚步感知到的潇湘山水。

  旅行社从国营到民营,不断满足居民的旅游需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人旅游以单位组织的考察、政府公务出行顺便旅游为主。

  那时候,由于政府可以办企业,出现了政府办旅行社的风潮,比如电力部门办电力旅行社,邮电部门办邮电旅行社。这些国营旅行社满足了当时的旅游需求,也为湖南人打开了一扇窗。

  不仅是旅行社,当时旅游景点的宾馆、酒店一般也是相关部门出资建设。国营资本、政府资本给了这个行业发展最早的营养供给。早期的旅游行业,带着大量国有的痕迹。

  王应荣告诉记者,湖南普通老百姓的出境游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目的地是新马泰,国内游热门目的地则是桂林、昆明、三亚、北京、上海等。“那时的护照都是一次性有效,使用一次就作废。“王应荣说。

  2001年,在国营旅行社干了近10年的王应荣迎来了事业的转折。2001年,中国康辉旅行社准备在湖南成立旅行社,中国康辉给王应荣开的条件是中国康辉持股51%,王应荣作为筹备者持股49%,成立一个混合制的旅行社。“混合制在当时是比较创新的体制,我觉得对我个人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就这样,王应荣接过了中国康辉递来的橄榄枝,事业步入新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化的中国越来越多地将目光对准海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有了旅游甚至出境游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旅游业飞速发展,湖南出现了大批民营旅行社。“到现在,湖南有1000多家旅行社,90%以上是民营旅行社。”王应荣说。

  时间线

  1981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对旅游做出了明确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

  1983年

  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旅游组织。

  1985年

  湖南省旅游局成立。

  1986年

  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被正式纳入我国“七五”计划。

  1998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0年

  中国首度实行“五一”放假三天、“十一”放假七天,人们可在这两个节日前后休假。

  2004年

  欧洲29国正式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完全意义的欧洲游正式“登陆”出境游市场。

  2009年

  《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1年

  6月,贯穿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因此而兴起的“高铁旅游”逐渐深入人心。

  2013年

  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行业法律《旅游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对于旅行社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等提出了规章制度,促使了旅游行业转型升级。

  讲述

  1980年游张家界自己在景区买菜做饭

  师嫣今年已经70岁,从9岁第一次坐江轮看到陌生的世界之大,“旅行”就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年轻时走南闯北,现在,他依然常年晃悠在路上。作为一个热衷“诗与远方”数十年的旅行者,师嫣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成为张家界风光早期的倾慕者之一。

  师嫣喜欢摄影。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画报上看到香港摄影师陈复礼拍摄的张家界风光,标题叫作“养在深闺人未识”。水墨般的张家界山水境界瞬间吸引了他。“这组照片让我非常震惊。当时我不知道原生态这个词,但张家界无疑就是原生态。”他说。他立马决定去张家界看一看。

  1980年,师嫣和夫人一同去了张家界。1980年从长沙去张家界,要先坐火车到怀化,再转汽车,路上要花费20多小时。师嫣和夫人在张家界游玩了一个星期。

  他回忆,那时的张家界,黄石寨下都是集市,吃饭是自己在农贸市场买了菜,然后在卖菜小摊上借锅具、油盐炒的。在张家界的游玩,全部靠徒步。徒步金鞭溪的那天,由于将行李落在小饭馆,他和夫人又半夜摸黑走回去拿行李。走到一团漆黑的紫草潭,再也没力气前行了,便就近住在农家。

  观察

  40年过去了旅游业仍是朝阳产业

  在湖南旅游行业深耕30年,王应荣担任了长沙市旅行社协会会长,所管理的旅行社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企业,他一直把自己视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快步发展,旅游业也水涨船高。王应荣表示,改革开放后,大批境外游客涌入中国,旅游被视为“朝阳产业”,但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旅游业迎来了越来越丰富的可选择目的地,越来越广阔的客源,越来越完善的配套设备,直到现在,旅游仍然是“朝阳产业”。

  王应荣认为,旅游业历来竞争激烈,只是每个时间段竞争的范围不同。比如,早期的入境游,各单位的集体出游,再到后来普通市民的跟团游。旅游的推广与营销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单位组织考察顺道出游的时代,旅行社和相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搞好关系很重要,随着市民自费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旅行社开始打广告,如发传单、登广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旅行社开始在线上平台发布产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线上推广,注重多场景活动营销。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王应荣说,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政府对旅游的重视,时刻影响并推动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李姝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9/10/8231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