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镇”起风云】怀化官庄镇:十里茶廊寻觅秦汉古道遗韵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雅琪 李青松 瞿云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2018-09-11 09:47:07
时刻新闻
—分享—

版权所有

沅陵县官庄镇,游客在茶园里采茶。资料图片

  泡一杯官庄毛尖,汤色明亮,翠绿的茶叶在水中沉浮,香气清爽,端起茶杯饮上一口,只觉滋味浓郁,后有余甘。有人在这一口中尝出自然之香,也有人饮出了“南蛮之气”,让人不禁心生神往。

  这块产茶的土地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小小茶叶如何几经浮沉,走出云雾缭绕的高山,成为数朝数代的贡品?不如跟随记者去官庄镇一探究竟吧。

  潇湘晨报记者 罗雅琪 通讯员 李青松 瞿云 怀化报道

  近日,沿杭瑞高速从沅陵县城去往官庄镇的路上,高速公路旁的一块广告牌上写着:“文韵沅陵、水韵沅陵、绿韵沅陵、茶韵沅陵”。下高速路口进入官庄,街边门店以卖茶居多,“茶”是这座小镇给人最初的印象。

  地处北纬28度的官庄镇,位于怀化市沅陵县东部,高山云雾的气候和肥沃的沙性土壤,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用官庄镇茶叶办主任瞿继忠的话说,“官庄祖祖辈辈都有茶,千家万户都制茶”。但造就一碗好茶,一方茶乡,不仅需要流传的技艺,还需要由茶衍生而出的文化和底蕴。

  通过古驿道向京都滇黔运茶叶

  官庄茶能够走出根植它的土地,正因为交通便利。位于沅陵县东部的官庄镇,素有“湘西门户”东大门之称,境内有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古隘口——辰龙关,以及贯通全国的古时官马大道——古驿道。

  从官庄镇政府出发,沿省道227驾车前往界亭驿村,13分钟左右的路程便能抵达官庄保存下来的古驿道遗址。沿怡溪而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溪水冲击河道里的石头溅起朵朵浪花,再穿过被藤草缠绕的三眼桥,便抵达了旧时界亭驿。

  界亭驿的遗址,位于现界亭驿村村委会旁边,因年代久远大部分被毁坏,仅能看见外部的房屋结构。但从高耸且颜色厚重的墙体及当地人口耳相传的回忆中,还能窥探当初官马大道的繁华与喧嚣,以及茶叶在这条古道中留下的印记。

  古驿道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秦汉设西南驿道之始。经过前朝的建设,到了清代,这条驿道已成为湘西地区京都通往滇黔唯一的“官马大路”。瞿继忠介绍,当时的官方文书和茶叶等商品主要是从这条驿道由马运送京都和滇黔地区。

  从长沙经桃园,向西折往辰龙关,经界亭驿、马底驿、辰阳驿等,与贵州玉屏驿道相连。“界亭驿在当时是中部五省最大的驿站。”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怀化市茶叶协会会长张干发说,界亭驿处在北京与大理的正中间,北京到界亭驿,大理到界亭驿,中间相差的驿站数都为45。

  “光类似于客栈的驿站在界亭就有二三十家,茶楼也有六七个,比较著名茶行就有熊氏茶行,还有绸缎铺。”张干发介绍说,这可证明界亭驿当时的繁盛。时光跨越百年,即使后来驿道废弛不复当年熙攘,当地关于茶的坚守仍持续至今。官庄镇关于茶叶产业的一份数据显示,官庄年产茶叶8000吨,产值近2亿元。

  挖掘茶文化打造茶旅融合产业园

  界亭驿往南数里,便是辰龙关。曾被清朝廷敕封“天下辰龙第一关”的辰龙关,现今成为官庄这座小镇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依托界亭驿茶马古道、辰龙关的茶文化,这里将打造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行间距相当的茶树,茶园旁蜿蜒的小道,茶海如梯田般起伏,缓缓延向远方……在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不少游人站在十里茶廊间合影留念,他们所站之处,被誉为“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和“湖南十大最美茶园”。

  除了欣赏茶的世界,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还计划打造花的海洋、古道遗韵和禅茶文化。种植桂花、紫薇、樱花等种类。同时,依托古驿道修复还原界亭驿茶马古道,通过高华山上的寺庙打造禅茶文化特色。“未来游客来游玩,除了能体验摘茶,还能观赏花海,穿越时光赏玩古时驿道驿站。”瞿继忠介绍。

  此外,官庄将通过“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充分发掘茶和茶文化价值。以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AAAA”级景区为核心,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贸易销售、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茗茶展览、休闲品茗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历史

  唐朝已是贡品,清朝声名鹊起

  官庄关于茶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康熙年间始编的《沅陵县志》木刻本《木茶》条记中提到,唐朝的权德舆给陆贽的《翰苑集》作序,序中说“邑中出茶处,先以碣滩产者为最,后界亭茶盛行”。

  序中所提到的界亭,即现在的官庄镇界亭驿村。权德舆补充说,“极先摘者为白毛尖,今且以之充土贡矣”,这证明官庄茶在当时已是贡品。唐朝以后再无典籍提及,直到清朝,因林则徐与左宗棠之故,官庄茶才真正声名鹊起。

  嘉庆二十四年,林则徐出任云南主考官,在去往云南的路上,途经沅陵官庄,时有知县张鸿箴用上好的界亭茶、官庄毛尖等招待,为他详细介绍了栽种历史和掌故,令林则徐大悦,“郡内有天下第一关(辰龙关),孰之亦有天下第一茶!”

  “左宗棠南征时也途经官庄,恰逢怡溪涨水,滞留期间大军因品尝官庄毛尖后治愈了水土不服之症,因此号令‘南征途中,三军饮茶非官庄毛尖莫属’。”张干发介绍,这样一来,官庄毛尖便为左南征指定用茶,当时官庄茶行茶坊茶农中的存茶,销售一空。

  工序

  手工烘茶炭火要求无烟

  “你能喝出差别吗?”在沅陵县官庄茶厂,厂长舒克实将官庄毛尖和红茶各泡了一杯,让记者分辨两者味道的区别。肉眼看去,冲泡后的毛尖汤色翠绿透亮,饮上一口,红茶偏甜,毛尖略显味醇。

  在1986年之前,官庄以生产红茶为主,后因市场变换,由红茶转为绿茶,转变的开端即为沅陵县官庄茶厂的成立。“当时,桃源茶厂、沅陵县棉麻土产公司、官庄区供销社三家一起成立的官庄茶厂,开始生产绿茶。”舒克实说。官庄茶厂在成立之初时便引进了部分机械化设备,到现今茶叶制作多使用机械化生产。“虽然口感也不差,但相比传统手工制茶,少了一些精妙。”

  一般来说,官庄毛尖的制作要经过萎调、杀青、揉捻、烘干等等工序。同样的工序,传统手工制作毛尖时要经过“三炒三烘”。“专门烘茶的烘笼就是那种中间细两头大的竹笼,把炒过的茶叶放在铺了一层白麻布的竹匾上,下面烧炭火。”舒克实介绍。

  炭火的烧制还有讲究,用当地的松树枝、杉树枝烧火来烘,将树枝烧透后,“达到无明火和无烟的要求,才能烘。”舒克实说,烘完之后再入锅翻炒,这样一来茶香更浓,颜色会青翠许多,茶汤也更为透亮。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雅琪 李青松 瞿云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9/11/8228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