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在项目|14位记者道出下沉一线心声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摄影 李长宏 编辑:高芹 2018-10-11 10:54:2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10月11日讯(记者 李慧 摄影 李长宏)10月10日下午,2018年“记者在项目”工作座谈会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召开,14位记者谈深入一线蹲点的采访感受。5个多月过去了,20名省直新闻单位编辑记者在20家“产业项目建设年”重点企业(园区)挂跟班情况如何?以下是会上发言的14位记者精彩语句梳理。

胡信松 湖南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副主任

  深入到繁忙的产业项目建设工地,真正沉下去、融进去,感受湘潭经济开发区园区的蓬勃生机。深刻感受到了园区日益高端的产业结构、改革激发出的无限活力、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创新服务的招商引资模式。

  作为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我牢记“三贴近”要求,践行“走转改”精神,将笔头聚焦湘潭经开区产业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采写的鲜活报道让湖南读者通过新闻报道感受到经开区产业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感受到园区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姚学文 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副社长

  到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挂职,是以一种特有方式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从采访的内容到人员的安排等和以往不同,这既需要我们转变作风,还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考验着我们的新闻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把姿态放得低点、更低一点,需要我们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

徐荣(中) 湖南日报社湘潭分社副社长

  报道数量上来了,报道质量上来了,系列报道助力提升湘潭高新区的品牌度和知名度。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广泛发动自身资源,帮助园区招商引资,记者在项目中要真正融入其中,成为项目的一份子。

廖声田 湖南日报社张家界分社社长

  我先后11次深入张家界西线旅游项目现场,在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生态环保、旅游扶贫等方面采访报道,并发挥湖南日报社融媒体优势,积极讲好张家界西线旅游故事,助力品牌造势、品牌营销,拓展营销方式。主动谋划现场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关注西线、走进西线、领略西线。

肖永根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助理

  第一次看到铁建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光设计图纸就有1万多张,我惊呆了。记者的荣光,莫过于参与和记录时代变迁。这次挂职实践,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厚植作为新闻人应有的人民情怀。

刘安戈 湖南广电新闻中心对外报道部负责人

  对车间企业的报道是我们的短腿,这次深入到了企业一线、项目一线、园区一线后,了解了很多以前很朦胧的东西。尤其接触到益阳高新区一家外向型企业丝毫不受贸易摩擦影响,底气源于200万个元器件中只允许有一个残次品,见证中国制造的力量。

刘永平 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交通频道副总监

  记者参与项目建设年活动挂职要解决好“入局”与“破局”问题。明确职责,解决好挂职记者在挂职单位的“位子”问题。在帮助园区构建符合现代传播规律,能产生传播实效的宣传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破除信息沟通的局,加强联动。

李昱 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经视新闻》执行制片人

  我带着编导和摄像赶赴株洲和衡阳常宁,和工友们同吃同住,把镜头对准基层,记录株冶集团一线职工扎实耕耘、勤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事迹,从“株冶大搬迁”“废水零排放”“我是株冶人”三个角度,连续在湖南经视《经视观察》栏目推出三期专题报道《再造新株冶》,报道凸显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理念,既凝聚了老一代株冶人对企业的真情所在,也反映出新时代株冶人的新作为新担当。

  深入产业项目建设一线,自觉落实“三贴近”要求,践行“走转改”精神,多把笔墨、话筒、镜头对准项目建设现场。“记者在项目”,贵在行动,贵在实效,贵在持久。

许志强 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新媒体事业部主任

  我们到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后,帮助提升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拍摄短视频,提升公司企业文化的理念。拍摄了《贴地飞行》的微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南方公司试车员的故事,反响热烈。

胡江春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编委、舆情中心主任

  作为媒体一份子的我,深入基层,将笔墨对准项目现场、园区内外,既是园区对以我为代表的新闻媒体的需要和呼唤,也是作为媒体人的我践行 “三贴近”“走转改”精神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深入娄底经开区,深刻感受到了园区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不易。

田德政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评论部主任

  我们唯有做到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把项目当作展示的舞台,把基层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才能让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潘锦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

  在湘西经开区,可以触摸湘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可以预览全州项目建设的美丽场景;记者跟班挂职项目工作,大有可为。跟班中,我把笔墨、话筒、镜头对准项目建设现场,讲好项目建设精彩故事,借力借势,整合红网集团“网、报、端、微、视、屏”资源,联动发力。

陈宗昊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

  到邵阳经开区后,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多看、多问、多学,努力熟悉情况,尽快进入角色。这次下一线的采访,开阔了眼界,我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由于采访扎实,能写出令人满意的稿子,回头看时希望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周政明 湖南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深入项目全面了解情况后,认识问题的情感不一样了,推出的报道厚度也不一样了。真正践行向社会讲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精彩故事,这也是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把项目当作展示的舞台,把基层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通过新闻记者手中的笔与话筒,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摄影 李长宏

编辑:高芹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10/11/8167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