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退休教授彭雪开:探寻湖湘地名的“前世今生”

来源:红网 作者:刘翔 刘庆 编辑:王津 2018-10-17 11:02:34
时刻新闻
—分享—

14 (1).jpg

彭雪开。

  红网时刻株洲10月17日讯(通讯员 刘翔 刘庆)68岁的彭雪开家中有一组大书柜,原本象牙白的柜体被时光染得有些发黄,隔着一扇老式玻璃推拉门,里头整整齐齐地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在他所著的4卷《湖湘地名纪事》旁,还码放着10个黑色胶壳笔记本。

  这些笔记本大多开了胶,显得破旧不堪,彭雪开却视如珍宝,他本是湖南工业大学的一名退休教授,却因钟爱地名研究,12年如一日,用双脚丈量了湖南省1100多个乡镇(村)的历史长度,这些笔记本里所记载的,就是湖湘地名的“前世今生”。

  追根溯源,探古地名来龙去脉

  2015年下旬,彭雪开突然接到电话,株洲市民政局一位领导急匆匆地向他求援。

  彭雪开赶忙跑到民政局,推开会议室大门,只见株洲县(现渌口区)堂市和王十万两个乡镇的村民“正襟危坐”。细细问来才知道,这两个乡镇要合并成新镇区了,合并后的镇名成了双方的讨论焦点。

  彭雪开是老教授,更是地名研究的专家,市民政局领导请他来拿个主意。

  事关重大,彭雪开不敢懈怠,随即前往当地考证,访乡贤、寻古迹,并认真翻阅相关典籍,对地名进行详细考释。

  几经辗转,收获颇丰。堂市乡居民在南宋时期有在湘江里划龙船的习俗,故此地曾名龙船港;明朝设立龙船港市,清朝又在此设塘汛,光绪年间,此地曾属湘潭县管辖,《湘潭县志》中录有此名。

  清末民初,株洲县曾有朱亭、马家河、龙船港等18处集市,一时热闹非凡。上世纪50年代初,此地设乡取名堂市,龙船港的名字便在人们脑海中逐渐淡忘。

  “这是用了几百年的古地名,丢了真可惜!”彭雪开伫立在小书桌旁,眉头深锁,双手捧着《湘潭县志》喃喃道。

  经过反复考证与思考,彭雪开最终建议,堂市与王十万乡镇合并,取名作“龙船镇”为宜,而“王十万”作为当地群众流传较广的名称,保留作为村名。

  建议一出,有理有据、思考周全,村民们心服口服,不再有异议,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株洲县也全部采纳了彭雪开的建议,于当年12月将二乡合并,正式取名龙船镇。至此,尘封在历史长河达800年之久的古地名——龙船,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焕发熠熠生机。

  作为研究地名文化的专家,彭雪开也“声名在外”。有一次,远在岳阳汨罗市的3个乡镇要合并,乡贤们特意赶到株洲向他求高见。他爽快答应,并在《战国策》《左传》《史记》中探寻历史足迹,结合地方志,给出了当地令政府和群众都满意的建议。

  这些年来,省内许多乡镇合并改名,都能看到彭雪开忙碌的身影。株洲市民政局领导赞扬道:“彭教授对地名研究细致认真,他的建议十分中肯,很符合当地历史文化与实际情况。”

  叩山问水,寻古地名丽影芳踪

  除了帮助政府解决难题,彭雪开还有另一个志向,本着对地名研究的满腔热情,他要探寻湖湘100个县市区、1000个乡镇村行政区划的古地名。

  “这个志向不小,工程量也不小。”彭雪开笑着说。在作了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后,2006年10月1日清晨,披着微弱的晨光,彭雪开踏上了长达12年的地名考察之旅。

  首站瞄准株洲攸县,他要探寻的是洣水在攸县境内的第二条支流——浊江的源头。浊江长51.4公里,其源头历来有5种说法。

  来到攸县,与县委宣传部干事夏练武碰了头,两人租上一辆旧摩托,“突突突”地向山里进发。

  进山后不久,才发现根本没了路,摩托车前进不了。两人只好“坐11路车”,拨开丛丛茅草,深一脚浅一脚地钻进深山,溯溪而上寻找浊江源头。

  手足并用,在一座又一座山头翻越了3个多小时,彭雪开终于找到了一股细如丝线的涓涓流水。

  循着这股流水,彭雪开忘了满身疲惫,三两步赶上前,又急又轻地用竹竿撩去一丛草木,在一个小酒杯大的沙土窝里,发现了泉眼。

  彭雪开高兴地几乎跳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浊江的源头!”

  观察、拍照,并拿出黑色胶壳笔记本做纪录。彭雪开如同俯视一个初生的婴儿,眼睛里满怀欣喜、怜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待到夜幕已悄然升起,两人才顺着漆黑的山路往回赶。时而传来的林间鸟兽的嗥叫,让彭雪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当地村支书见两人还没下山,急得提着手电来寻,才将二人接回村里。

  考察初体验使彭雪开满怀疲惫,却也收获满满。2007年2月,彭雪开在《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发表《攸县浊江源头考》,否定了先前的5种说法,提出浊江源头在槚山乡上湖村狗盘冲。

  尝到甜头的彭雪开更带劲了,特别是退休以后,时常在外跋山涉水,把地名研究当成了新的“事业”。

  妻子谭建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彭每次回来都是破衣服、泥鞋子,不知道他在外面吃了多少苦头。”

  彭雪开却依旧执着。有一年冬天,他在洞庭湖畔接到妻子电话,得知远在北京的女儿产下孩子。喜当外公的彭雪开连忙赶到北京,仅陪伴了女儿3天,就匆匆赶回湖南,继续探究地名渊源。

  12年来,彭雪开攀过最险峻的山峰,趟过最湍急的溪流,他走遍湖南省14个市州,110多个县市区,1100多个乡镇(村),行程2万余公里,记不清磨破了多少双鞋,背坏了多少个包。

  笔耕不辍,展古地名前世今生

  彭雪开曾创作诗歌《途中偶见》,其中“心随我意逢地转,岁月如歌看古今”两句道出了他考察地名12年来形同劳燕的情景。

  终于,笔耕不辍的彭雪开带着满满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完成了100个县级以上政区源流考释,并为此撰写了71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专著《株洲古今地名源流考释》;他还对1000个乡镇村区划地名进行了详细的历史文化阐述,完成569个对象的写作,出版《湘东地名文化纪事》《湖湘地名纪事》(第1-4卷),总字数297万字。

  今年2月底,彭雪开所著《湖湘地名纪事》(第1-4卷)被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所收藏。这所大学还专门对书籍的出版信息、内容关键词、馆藏位置等作了英文说明,为东亚研究专业以及“中国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地域资料。

  5月30日,湖南工业大学召开湖湘地名研究学术研讨会,特意邀请了彭雪开担任主讲专家,分享了自己从事地名研究12年的体验与感受。不久后,学校又与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和中国地名学会教育培训基地,为彭雪开的地名研究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保障。

  在彭雪开家中书柜的角落放着一个深蓝色的环保袋,里面装着他12年来用过的笔芯,横横竖竖的空笔芯堆叠在一起,仅重量就超过了3斤。书柜上的10个黑色胶壳笔记本里,仅原始文字记录就达170余万字。

  看着笔记本,彭雪开笑着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湖南工业大学办学60周年,作为一名退休老教授,这是我送上的礼物。”

来源:红网

作者:刘翔 刘庆

编辑:王津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10/17/8148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