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工智能+”让长沙更智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陈登辉 编辑:李丽 2018-10-23 08:36:31
时刻新闻
—分享—

深拓智能深耕人工智能领域,为企业提供自动化、信息化的控制系统及设备。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伍玲 陈登辉 实习生 金颜颜

  2016年、2017年,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相继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引发全球热议。人们在承受赛果带来的震撼和恐慌的同时,也有人欢呼这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随着算法瓶颈的突破,已迎来发展拐点。近年来,中央以及诸多地方省份出台多个扶持政策就是佐证。

  长沙在这一轮赛跑中不断亮出高招,先后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成立我国首个省级人工智能专业研究机构、设立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抢占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推动长沙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蓝海市场,长沙该如何作为?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现状

  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初具规模

  1956年,人工智能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夏季研讨会上被提出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经几次沉浮。每一次的兴起都伴随着算法的突破,每一次进入低谷,都缘于算法遇到瓶颈。

  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速对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在这一年也迈入快速发展期。

  长沙莫之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8月,依托毫米波雷达产品在智慧停车、农用无人机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应用,仅一年多的时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日前更是成功融资1200万元。

  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闳博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企业,在联盟中还有50多家。他们依托高学历的团队,在人工智能的细分应用领域深耕,包括机器视觉、大数据、物联网、安防管理、人脸识别、VR/AR内容等等。

  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人工智能产业初具规模。那么,如果把长沙放在全国亮一亮相,会拿到怎样的名次?

  今年8月,赛迪顾问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城市15强,北京凭借科研、产业、资本等领域的突出实力,稳居榜单之首。上海位居第二,杭州超越深圳进入人工智能发展前三名。

  “新一线”城市中,合肥则凭借科研、政策的优势异军突起进入榜单前五。本次评选的15强中,长沙榜上无名。

  很明显,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沙在第一波浪潮中属于追赶者的角色。

  张闳博说,深入研究评价标准不难发现,即便是进入前五的城市,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很难称得上是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实验室等评价指标充其量代表一种可能性,龙头企业的存在更多是一种既往优势,还很难说是一个新兴产业。

  障碍

  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出现断层分化

  目前,全国有近40个城市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不少省份都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激励政策。无一例外的是,各省份都将人才视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

  “北京有公司曾出年薪100万元挖我的一个学生,现在两三百万美元都挖不到人了。人工智能领域大有可为!”在长沙一次人工智能论坛上,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教学第一人”的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曾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算法领域,湘籍顶尖数学家就有20余名,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长沙提升算法应用能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后盾,是长沙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绝对存量资源。

  但不可忽视的是,根据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走访发现,目前长沙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储备存在明显的断层分化。

  “一是省内主要高校培养的中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匮乏,且其中相当部分仍然以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去向。”张闳博指出,2017年湖南某高校与智能科学有关的毕业生中,有49.23%的本科生和51.53%的研究生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

  更让人无奈的是,虽然长沙本土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自己掌握有核心技术,但难以找到可以形成良好配合的具备智能系统总体设计、研发能力的人才,形成人工智能“人才洼地”,这是制约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人才障碍。

  莫之比智能董事长陈浩文告诉记者,初创企业在生存期,招人不易,留人更难,这需要企业管理者以更好的公司愿景、企业文化和薪酬机制去招引人才。据了解,莫之比智能20多人的团队中,已有15人拥有期权。

  而不论是算法的突破,还是技术的创新,最终都是要兑现,实现技术向产品化演变,这一块也正是长沙的短板。据了解,长沙职业教育未能及时跟进,人工智能产业终端工程师严重不足。

  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调研发现,企业往往反映,算法和系统设计后非常缺乏转向产品开发的可用人才,终端工程师的需求量也非常大。长沙拥有众多的职业教育高校,但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几乎是空白。

  路径

  人才为先,加强产业与智能化互动

  作为湖南工程机械的龙头地区,长沙现拥有6家大中型主机企业,配套企业就有200余家,产品品种占全国工程机械品种总类的70%,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23%、占全球总量的7.2%,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此体量的工程机械产业,可谓推进智能制造得天独厚的先天产业基础优势。当下各龙头企业正在推进智能制造的升级换代,也为人工智能企业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参与机会和变现空间。

  在医疗产业中,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涌现出不少的创新型小型企业和一批创业者,在湖南(长沙)地区的医疗+智能制造、医疗+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方面,发展空间很大,应用场景空白非常之多,“人工智能+”大有可为。

  而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的快速应用,归根结底还是人才。毕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智力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聚集,更需要国际顶尖人才的推动。

  “邀请知名专家担纲建立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研究院,给予资金、场地、产业应用引导等支持,搭建一个吸引湘籍顶尖数学家、算法人才回归的平台,夯实湖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张闳博建议。

  2016年,由蔡自兴、罗安、姚新等知名专家发起成立的我国首个省级人工智能专业研究机构——湖南省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雨花经开区,旨在为湖南乃至全国更快、更多地培育出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高端人才,助力湖南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及产业升级。

  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前也做了大量前瞻性工作,联系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国际数学中心,希望中国第一所人工智能专业大学能落户湖南。

  人才来了,如果没有市场,依旧独木难支。长沙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引导优势产业企业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发布智能化升级需求,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以产业智能化推动智能化产业发展,形成产业、智能化的良性互动。

  目前,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准备提出筹建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议。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也在规划给该联盟10000平方米联合办公场地,对入驻的成员企业提供18个月办公场地免租的扶持,初步预计,联盟可以聚集30家左右相对优质的成员企业联合办公。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长沙任重而道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陈登辉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