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百年老街欲开新张 美丽“金桥”架起“高桥”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曹利敏 编辑:高芹 2018-10-29 16:52:4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曹利敏 长沙报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过长沙,向北40公里,扑面而来的是山水旖旎,田畴交错。这里,是长沙县高桥镇金桥村。金井河在村中潺潺流过,从桥过河,河边金桥村高桥老街,一条由农家小楼组成的古街,黛瓦白墙、古色古香,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曾在百多年前有“小长沙”之称的高桥老街,穿过历史云烟,在改革开放40年后即将迎来新生。10月24日,老街近30个门面签约成功,从事农特产品等行业的各路客商将在这里开张做生意,重现当年老街风貌和往昔繁华。

曾在百多年前有“小长沙”之称的金桥村高桥老街经过修缮后即将开张。

  贫困村变美村芳郭

  美村芳郭,鸡犬桑麻。如今的金桥村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她昔时容颜呢?

  今年72岁,原范林公社(高桥镇)武装部长简永华指着道路说:“以前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LED路灯、柏油路在金桥村实现全覆盖,村庄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这些变化在他看来觉得不可思议。

  “40年前,我退伍后到范林公社当大队干部时,那时候农民一天忙到晚,收入只有2毛钱,一年干到头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罗仲璜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连称那种日子跟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大部分人就想着怎么吃饱饭。

  简永华表示,那时一个农民除了一年100多斤基本口粮外,其余粮食都得按工分算。但干再多活也吃不饱饭,是农民生活常态。过年过节,农户家中如果没米下锅就得去借,这在村里并不罕见。

  1981年,金桥村率先在范林公社实施分田到户,旧有公社体制被打破,农民有了责任田,努力干活就有饭吃,勤劳就能获得温饱。

  “如今大家日子就更好了,不但不要交公粮,种田国家有补贴,粮食还会被国家用保护性价格收购。”金桥村相关负责人说,国家现在对三农的政策相对以前,简直达到了呵护的状态。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现在该村正在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村里曾在饥饿年代被冷落的高桥老街有两百多年历史,因其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被高度重视,正在修缮中。等到开业,老街的村民们可以开店也可将门面出租。

今年72岁,原范林公社(高桥镇)武装部长简永华讲述曾经的金桥村。

  老商街迎发展机遇

  以前村里的人“走出去”,如今,却有很多人“走进来”。

  “房子统一装修后,古色古香有韵味,风景也更好了,政府还免租让我们开店,大好事呢!”10月24日上午,来自长沙的商客刘云顺利签到了一个高桥老街农创示范街门面。

  像刘云一样,还有一批从事美食、食用菌等行业的商客也抢到了自己心仪的门面。11月初他们将集中开始店铺内饰装修,12月份陆续开业。

  家住高桥老街的金桥村村民彭陆林表示,40多年前,他家的房子是不结实的土砖房。1995年被洪水冲倒后,就在原址上建了一栋两层楼的红砖房。现在政府又出钱帮忙装修了房子,统一了老街的外观,以后一楼可留做铺面出租。“等租出去了每月还能得到几百租金呢。”彭陆林笑得合不拢嘴。

  高桥老街,历史底蕴深厚。早在明清时期,高桥老街48家茶庄72店铺闻名全国,是承载茶商文化的古韵老街。后随着陆路运输的兴起,水路运输逐渐衰落,老商街也日益衰败,不复当年光景。

  “现在,我们将按照古街的规划布置业态,加速推进商铺的设计装修进度,让老街更好地聚居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说,老街通过招募一批经营特色美食快餐、特色旅游商品、文化创意艺术品、文化体验等融入本地文化底蕴和旅游休闲功能的主题特色店入驻,复兴老街繁华。

把家训挂在家门口,成为金桥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好家风育文明乡风

  金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家训村”。在这里,家家户户把家训挂在家门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家训家规与村规民约融为一体,孕育出了优良民风和乡风。

  古人说,仓廪实知礼节。然而,该村不管是在物质匮乏年代,还是像如今的富裕好时代,优良的家规家训始终端正着村民的一言一行。

  “记得40年前,村里有一个贫困户,正月家里没米下锅,即使贫困到这种地步,这家人依然没有做贪便宜的事。”该村村委委员罗灿林说,最终这个贫困户靠着去亲戚家借来的红薯,过了一个艰难的年。

  “积谷防饿,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是村民彭陆林的家训。“家训是祖祖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的教诲,我们时刻不敢忘怀。”他深有感触地说。

  40年来,在金桥村,好家风培育出好民风的故事不胜枚举:村民王新平失去双臂,还学会了游泳,曾救过3名村民的性命;村里的巡防员熊加志跳入金井河勇救落水妇女;“好媳妇”陈瑞良照顾病榻上的丈夫多年,一直不离不弃……

  “现在村民们生活条件好了,把家训做成了牌匾挂在家门口,每天进出都能对照自省,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更好地传承良好家风。”金桥村相关负责人说,在201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金桥村村民们共同决定,将自家口口相传的家训晒出来,挂在各家门前。

  高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金桥村即将开张的百年老街,还是由家训孕育出的优良乡风,都是支撑该镇发展的宝贵财富。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曹利敏

编辑:高芹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10/29/8115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