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沅陵农民办阳戏剧团 观众不散舞台就不散

来源:红网 作者:邓永松 卢应江 编辑:康晓乔 2018-11-01 15:32:51
时刻新闻
—分享—

演出剧场。

戏后换装。

  红网时刻记者 邓永松 卢应江 沅陵报道

  琴声一启,锣鼓一响,扮相一抖,唱腔一亮,台前幕后站满看戏人。

  10月31日晚,湖南省沅陵县城龙舟广场,一台阳戏“抢了”广场舞彩头。

  “沅陵人还爱看戏,沅陵文化不仅仅只有广场舞和山歌!”说话的是剧团创办人张淑芳,也是这台传统剧《三审林爱玉》的主角。

  眼前的她,盘发粉脸,着一身束腰红衣裙裤,脚踩滚丝绣球鞋,说话像说戏词,由心而来,活脱脱一个无畏无知的渔姑形象。

  张淑芳今年47岁,是原深溪口乡人,30多年前中断戏路,跟随大潮南下打工,在广州成家,日子过得舒适。

  “人家外国人都喜爱,为什么我们自己要丢?”这次创办阳戏团,重返舞台,在她看来,一是满足老乡爱看戏愿望,二是坚守真爱,传承沅陵传统文化。

  张淑芳的想法得到丈夫和老父亲、弟弟大力支持,今年4月着手筹建,投资30多万元,到张家界请师傅,去广州招演员,奔安徽买戏服,跑长沙置音响。

  5月份,乐师、演员凑齐,18个人关门练戏,4个月排练13个传统剧,从甩水袖到兰花指,从唱腔到化妆,从跑龙套到入情,师傅一手手带,一句句教。

  10月6日第一场戏在老家演出一炮打响,受到乡亲们热捧,一个月不到,演出10多场,观众达3万多人,张淑芳心头包袱终于落地。

  “舞台不散,热心不减!”田冲是剧团最年轻的演员,不到30岁,以前没接触过阳戏,4个月排练下来,悄悄爱上了这门传统文化。

  江文娥是阳戏“老角”,今年上半年还在广州打工,听说张淑芳招演员,旧爱“复发”,打道回乡进剧团,现在不仅有成就感,每月还能挣到3000元工资。

  “沅陵是文化大县,自古文化根基深,过去有辰河高腔、汉戏、傩戏、阳戏,我们要发扬传统文化光大!”老父亲鼓励张淑芳。

  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多元,传统文化被稀释,有的甚至边缘化,观众市场能坚守多久,阳戏面临同样尴尬。

  面对记者疑问,张淑芳坚定地说:“传统文化是瑰宝,绝对有它的生命力,只要有观众,我就不放弃,观众不散舞台就不散!”

  铁了心的张淑芳说做到,听说县敬老院老人爱看阳戏,10月25日,她带团上门,免费送戏。

  “一个农民,出于对传统文化热爱,坚持把老百姓喜爱的文化做到底,值得敬佩!”老戏迷张吉瑞见到张淑芳,竖起大拇指。

来源:红网

作者:邓永松 卢应江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11/01/8107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