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老地图见证长沙楼市变迁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李丽 2018-11-15 12:51:5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11月15日讯(记者 戴丹)公交线路从15条增至200多条,市区的建成区面积“长大”约7倍,商品房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的过程……从1978年到2018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长沙的城市建设、交通网络、人居环境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所有的一切,全都被真实地记录在了一张张地图里。

  “1978年的时候,长沙跨江的还只有一座桥,五一路没有全通,城市的建筑发展才刚起步,更不要说有什么商品住房了,都是9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湖南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蒋连军有收藏地图的习惯,11月12日,在接受红网记者专访时,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978年印发的《长沙市交通图》,用直观的图象告诉我们长沙近40年来发生的变化。

1.jpg

在湖南地图出版社明亮的办公室内,蒋连军向红网记者展示了他多年以来精心收藏的地图。

  在他的办公室里,还珍藏着一套完整的《长沙楼市图》,“2003年开始首次印刷,我每年收藏一张,到今年已经有16张了。这一套地图都是免费发行的,在每年长沙房交会的现场市民都可以免费领取到,最高峰的一期印了30多万份。”

  40年变迁:从一桥跨江到现代化的立体交通

2.jpg

在1978年的《长沙市交通图》上,长沙跨江的还只有一座桥,五一路没有全通,城市的建筑发展才刚起步。

  在蒋连军收藏的所有地图中,“年龄”最长的是一张1978年的《长沙市交通图》,纸张的颜色泛黄,被细心地收纳在一个塑料袋中。这张地图由当年的湖南省测绘局编绘,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为一角钱。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1978年的长沙城区集中于湘江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地图上的地名标识最北端到浏阳河止,最南端到井湾子,最东边到马王堆、圭塘,河西除了岳麓山就是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大学等几所高校。

  而到了1991年4月出版的《长沙交通旅游图》上,新增的银盆岭大桥已经清晰地反映在图纸上,印刷的纸张也变成了标准的小开纸,面积较1978年的地图大了一倍。

  2001年的则是一张具有特别意义的“新世纪”长沙交通旅游图。“进入新世纪,长沙城区范围明显扩大,内环线已成形,二环线没有完成建好,但是东南段已经通了,还有京珠高速已经通车……”蒋连军说,1991年至2001年十年间,是长沙城市发展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三环六桥”的概念已形成,地图也从小开版再度“扩容”变成了大开版的设计。

  再打开2012年的长沙交通旅游图,版面就更大了,变成了横版对开的设计,附上了“长株潭地图”。

  而到了2018年的最新版本长沙交通旅游图,内容就更丰富了:多条地铁、跨江桥梁、过江隧道,还有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城际铁路、磁悬浮线……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立体都市跃然纸上。

  16张楼市地图背后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3.jpg

2005年的城区楼市图上划出了“中央商务区”,框定的区域西至黄兴路,东西东站路,南至人民路,北至中山路、八一路。

  “地图看似普通其实内有乾坤,譬如楼市地图,就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蒋连军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套他精心收藏的《长沙楼市图》,“内容是由我们出版社编辑的,我每年收藏一张。”

  “第一期发行时名字叫《长沙房产地图》,是在2003年长沙春季房交会上免费赠送的。”据蒋连军介绍,当时长沙的房产交易还在起步阶段,地图上可见的楼盘只有20多个,打广告的只有梦泽园、华盛蓝色地标等少数几家,并且是用的小对开纸印刷。

  2004年,这一系列地图正式更名为《长沙楼市图》;到2005年,城区地图上出现了“中央商务区”,框定的区域西至黄兴路,东西东站路,南至人民路,北至中山路、八一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长沙CBD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且地图增设了“热售楼盘信息检索”的栏目,打广告的开发商也多了起来,版面扩大成了大对开的设计;2007年,三环线出现在了地图上,并且首次出现了“商圈”,包括:五一广场商圈、溁湾镇商圈、东塘商圈、火车站商圈、伍家岭商圈等,足见长沙的商业能级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跃……

44.jpg

2007年,“商圈”的出现体现了长沙城市商业能级的飞跃。

  《长沙楼市图》从首次印刷至今已有16年,哪一年的地图反映的城区变化最明显呢?

  蒋连军给出的答案是2008年。这一年,长沙楼市图上出现了大河西先导区介绍、长沙城轨交通远景简述、岳麓区新三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划一步步照进实现,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此后,2012年“长株潭楼市图”首次亮机在长沙楼市图上;2015年,纸质地图上出现了大量的“二维码”,用于展示楼盘信息;2017年地图上增设了“微博热议”的创新栏目,2018年地图上反映出的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绕城高速得到了体现,版面也进一步扩大,采用的是国际大对开的设计。

  个人购房:从刚需到改善到配套的追求

5.jpg

2018年的长沙楼市图随着城市的生长,版面较16年前也“长大”了近一倍。

  在楼市地图不断演变的背后,蒋连军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998年蒋连军就进入了湖南地图出版社上班,原社址在韶山中路与南二环交会处的东北角,湖南省测绘局的大院内。蒋连军幸运地赶上了当年最后一批单位福利分房,分到了一套70多平米的老房子,“房子是按资排辈来分配的,我那时候还是新人,分到手的是单位内部流动的二手房源,这套房子之前一直有人住着,只到2000年单位新房建好了老房子才腾出来,我们才真正入住进去。”

  事实上,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几年间,正值长沙楼市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关统计显示,1999年长沙的商品房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投资与销售成倍增长;从1999年至2004年,长沙的房地产开发投资6年近500亿元,商品房销售1200多万平方米,长沙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05平方米。

  在这一个时期,蒋连军购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套房。

  2003年,他在单位对面的华银园购入了一套152平方米的住宅,用于自住,同时卖掉了当时仅有的一套福利房。“上班非常方便,户型也不错,当年长沙的房价真的是非常便宜,很多单价两三千元的房源,我下决心用公积金贷款,买了一套大的,还款的压力也不大,到现在还在慢慢还。”

  2007年,蒋连军一家再次置业,在湘域中央购买了一套小户型,“看中了楼盘的教育配套,小孩可以在育英小学上学,很方便。”

  从刚需到改善,从居住的内部空间到教育外部环境的配套,蒋连军说,他的购房故事也是大多数同龄的长沙人的置业经历的写照,“改革开放40年,长沙的城市变化太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

  “将来等我退休了,有了空闲的时间,就准备拿着这些地图来多写一写长沙的故事!”他脸带着笑容,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李丽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11/15/8074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