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笑看风云说气象①】湖南气象:筑起防灾“第一道防线”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编辑:刘威成 2018-12-12 21:01:45
时刻新闻
—分享—

默戎镇排己娄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

山洪灾害发生时的瞬间。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张兴莎 古丈县报道

  老鼠搬家,蚂蚁成群,青蛙大叫……异常的自然现象预示着天气即将骤变,这便是最原始的天气预报。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仪器装备、气象工作环境、气象服务能力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精准的预报预警,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争取到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越扎越紧。

  准确预报,救下全村500多人的性命

  “那一天的天空,就像锅盖压下来一样,感觉人都要喘不过气来。”2016年7月17日,这个场景,湘西州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主任石远忠一辈子都不会忘。

  4天前,气象部门预测到“17日到20日间,古丈县将迎来一次大到暴雨”,古丈县气象局立即通过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将强降雨的消息紧急发送到各个相关部门联络人员的手里,面对有可能到来的山洪和泥石流,气象、国土、防汛办乃至每个村都严阵以待。

  7月17日8时至13时,一场暴雨果然如期而至,默戎镇5小时降雨量达203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04.9毫米。倾盆大雨引发了泥石流,默戎镇龙鼻嘴村大面积的泥石流,使依山而建的民房瞬间被吞噬。

  “最后一名撤离的是80岁瘫痪老人施乔花,一开始她不愿意离开生活了数十年的老家。可干部们刚把她强行背出,房子便被倾泻的山洪吞没,老人吓得再没说一句话。”镇长石海林回忆,在这个3000多人的村子里,有500多人居住在距离山体不到100米的危险地带。

  山洪暴发之后,村里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幸亏撤离及时,否则救援队伍都无法到达。“真是幸运,洪灾发生前,我们都接到了气象预警,及时组织隐患点村民转移,总归没有人员伤亡。”石海林说。

  科技进步,为安全转移争分夺秒

  “选择干气象这行,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古丈县气象局局长杨煜珍说,这次默戎生命的奇迹得益于古丈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数据的实时共享让古丈县所有单位和防汛责任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了气象预警信息,并立即行动了起来。

  7月17日10时3分,古丈县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10时35分,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县防指通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第一次向默戎镇、坪坝镇、古阳镇暴雨集中区受威胁的群众发送转移信息;10时50分,县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0时52分,县防指再次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第二次发送立即转移全县受威胁群众、关闭旅游景区、实行交通管制的信息。

  “除了人员的组织协调,一次成功的转移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杨煜珍说,改革开放之前,气象观测和预报数据传输只能靠无线电台发电报的方式,收发或通过邮电系统传输,报文通过手工抄录,效率低、工作量大,接受信息有限。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气象观测就逐渐趋向现代化,同时我们县基层的干部也在一次次实践中学会了看图看数据。”杨煜珍介绍,早在2009年,古丈县7个乡镇已经全部配备了不少于一处气象观测站,技术的进步、干部们意识的提高,是这次成功避险的关键。

  顶层设计,防灾减灾服务仍在进步

  默戎生命的奇迹是全省气象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气象防灾减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全省构筑起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网络体系。

  湖南省政府投资2899万元建设“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现已实现与25个省直厅局及13种发布手段的有效对接。怀化、永州等12个市州的市级系统和79个县(市、区)的县级系统已通过气象内网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据统计,2000年气象观测准确率95%,到2003年达到99%。如今,气象观测进入自动化观测时代,实现气象数据分钟采集,大大提升了预报的时效性与准确率。

  今年以来,全省积极应对27次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同时,重点加强了关键时段灾害性气候事件监测与评估,组织撰写了《热带气旋(台风)对湖南的影响分析》等一批高质量的服务材料。今年共启动应急响应7次20天,省级共发布各类决策服务材料109期、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3804次1084.50万人次。

  “做好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是我们气象人的使命与责任。”湖南省气象局局长刘家清说,下阶段除了继续提升气象部门业务水平,还将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形成综合防灾减灾合力,为群众做好气象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2/12/47926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