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故事】欧健:“村民不脱贫 我就不脱岗”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丁香 编辑:杨滋 2018-12-25 11:30:0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永州12月25日讯(通讯员 杨丁香)位于瑶山深处、岭东岭西交界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新大山口村,是全县出名的穷山村。2016年,江华县委宣传部干部欧健受命来到这里驻村扶贫。连续三年,这个 “80后”研究生扶贫队长克服重重困难,走进新大山口村的每家农户,千方百计帮助大伙脱贫,带领昔日村情复杂、脱贫攻坚难度极大的村将在今年年底脱贫摘帽。

  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多亏有了欧书记,我们才能在好政策的引领下过上现在的好日子。”12月17日,在新山口村,受到脱贫户交口称赞的欧书记,正是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欧健。

  欧健是江华本地人,2012年从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作为人才引进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担任办公室主任。

  新大山口村总人口2164人,贫困人口478人,其中枫木坪属于高寒地区,大山口属于草岭水库移民村。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或在家从事养殖业为生,村集体更是处于负债状态,是一个全县出名的穷山村。

  2016年,从未在农村生活也没有从事农村工作的欧健拿着行李来到了扶贫点新大山口村。

  “我对扶贫可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领导信任我,把我放到扶贫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当'主角',我就要唱好扶贫这场'戏',干出点名堂来,不使领导失望。”欧健朴实无华的语言透出的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为了摸清底子,欧健和队友一头扎进走访之中。“我们要确认需要帮扶的人员名单,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这需要一家一户上门走访。”一座座青山上,一条条田埂上很快留下了欧健的脚印。不到半年,经过认真走访与调查,全村10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已经刻进了欧健的脑子里。

  风雨兼程,只为贫困户搬出大山

  “做梦也没想过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而且还是楼房。”一说起新房子,年近70岁的宋球成和老伴就笑得合不拢嘴。

  枫木坪是新大山口的一个自然村,交通极端落后,村民出山的道路只有一条几十年前集资修建的不到两米宽的路。

  “一定要让枫木坪的贫困村民出山有通道,住处有保障!”欧健暗暗下了决心。

  在欧健的努力下,占地5亩的新大山口村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并通过验收。如今,从大山口村委会通往枫木坪的8公里村道,已经由原来的2米宽扩建到现在的4.5米宽。枫木坪18户贫困户均已住进了涛圩镇宽敞明亮的易地搬迁安置房里。

  呕心沥血,对症下药咬定精准扶贫

  生活条件的改善仅仅是脱贫的一部分,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欧健将目光盯住了新大山口村那一大片荒山林地。

  2017年,欧健找到在县城创业的彭老板。经过一番恳谈,彭老板同意以每年5.76万元的租金流转村里960亩荒山种植茶叶,成立了瑶硒和祥芸现代农业合作社。目前,茶场流转已带动全村47户198人脱贫。

  除了茶场,村里还先后建起了冰爽山泉、维雅阁家具厂、特雅慧门业等工厂,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

  2017年,欧健又带着贫困户到江永县各香芋种植点学习取经,并鼓励贫困户宋华稳种植香芋30余亩,当年宋华稳仅种植香芋纯收入就达10万余元,一举脱贫。今年,全村种植香芋450余亩。

  担当作为,村民不脱贫,我就不脱岗

  3年来,欧健为了扶贫工作,吃住在村,经常白天走访贫困户,晚上整理资料,很少回家。正因为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却使欧健面对半身不遂的母亲时常有歉疚。

  2017年,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的欧健接到哥哥的电话,听说母亲突然晕倒,要迅速送医院。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仿佛是天涯海角。开车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住进了ICU。医生诊断为脑溢血,生命垂危。在医院守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欧健接到县里部门要到村里考察道路硬化的电话,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欧健含泪将深陷昏迷的母亲托付给了哥哥,驱车赶回了新大山口村。经过抢救,母亲在一个星期后醒来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

  “扶贫是门大学问,能够学到书本上很多学不到的东西,更是一座磨炼自己意志的大熔炉,我要多锻造锤炼,淬火成钢。” 临别时,欧健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丁香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2/25/47999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