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白红黄蓝赤 管窥老长沙市井底色

来源:红网 作者:阿信 冯竞萱 编辑:向宏鑫 2018-12-29 16:21:09
时刻新闻
—分享—

  在长沙街名趣味对联中,有这样一副:“青石白沙红墙巷;黄泥蓝粉赤岗冲”。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六种颜色,即青、白、红、黄、蓝、赤,以及六个地名,即青石井、白沙路、红墙巷、黄泥街、蓝粉墙、赤岗冲。

  在一次“灯谜颂长沙”比赛中,以这副对联作为谜面的“谜”,获得“佳谜奖”。它的谜底是:长沙地方色彩。谜面与谜底对应十分巧妙。

  土生土长于长沙老街的摄影师阿信,执着拍摄老街巷近十年,那些定格的瞬间,在他镜头里,有微微的笑,淡淡的忧,丝丝的愁,甚至隐隐的痛,但阿信觉得,那都是最真实的曾有。镜头里的瞬间只是一条老街场景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秒的情形,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最常态的生活。几百条老街影像碎片汇集,成为“长沙记忆”的星星点点。阿信梳理出长沙城青白红黄蓝赤六条“色”街,带你目睹它们的“色彩”,从而管窥老长沙市井底色。

  作者:阿信 编辑整理:冯竞萱

  青石井巷:以井得名,井已消失

  旧时,长沙没通自来水之前,临江而居的人们时常将湘江河水作为重要的汲水来源,远离湘江的人们则凿井,以井水作为饮用水。1916年,长沙城区有水井3631口。按照当时长沙市区33.8万人口计算,平均每93人就有水井1口。其中,颇有名气的水井有白沙井、南沙井、路边井、彭家井、观音井、东茅巷井、雅礼校井、青石井、螃蟹井、留芳岭自流井等。

青石井巷,西起走马楼,东止犁头后街。因这里原有一口用青石砌成的井而得名。图为青石井巷走马楼口。

相传青石井为明吉藩府汲水用井。上世纪90年代建平和堂时,井被拆除。

如今,青石井巷成为美食文化街。

  白沙路:井比路有名

  白沙路原先不是马路,也没有道路名,这里是京广铁路长沙老城区边缘的一段,老市民称长沙老城区这长长的一段铁路沿线为“铁路边”。南来北往的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全都要经过这里。现在,长沙市正在对白沙路进行提质改造。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这段市内铁路被拆除,随后在原铁路路基上拓宽,修建了从浏城桥到劳动路这一段白沙路。再后,拉通了劳动路经东瓜山、大椿桥这一段往西延伸的白沙路。

白沙路因街东面有白沙井而得名。白沙井四周如今已建起了公园,公园大门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筑。白沙井被称为“长沙第一泉”,此井虽小,却名贯古今。附近因白沙井而得名的街道还有白沙井街、白沙巷、白沙岭、白沙里、白沙游路等。

毛泽东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亦指白沙井水。清初白沙井就与山东济南趵突泉、贵州贵阳漏趵泉、江苏惠山陆子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泉。

早些年,政府就对白沙路两侧的建筑进行了仿古改造。仿古建筑与财信大厦交相辉映,两段时代间的较量,无声无息。

白沙路上有长沙最大的古玩市场。白沙路提质施工给市场带来了不便。

  红墙巷:因学宫红墙而得名

  红墙巷,东起蔡锷路东,西止民主东街。长沙满哥“挑灯看贱”(网名)创作长篇小说《红墙巷恩仇录》,2016年2月21日开始在微信公众号《故事长沙》上连载。作者自幼在红墙巷长大,于喧嚣的市井氛围中渡过了青少年时代,他用一本正经的武侠文风和章回体形式回忆青少年往事。

古代,此巷南侧为长沙县学宫的围墙,明嘉靖九年,学宫改为文庙,围墙被粉刷成朱红色,故将此巷称为红墙巷。图为现在全街唯一一处红色围墙的房子,看到它,才让人感觉找到了一点点红墙巷的味道。

长沙市开福区蔡锷北路今长沙师范附小系原长沙县学宫旧址。1983年,旧址一侧翻修改建为敦煌照相馆时,发现壁嵌“廉、节”二字石碑两块。此壁在学宫街与红墙巷之间,当为长沙县学宫的遗迹。碑为青石,石面莹净,字迹完好,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黄泥街:长沙人心中书市的代名词

  黄泥街,东起蔡锷路,西止文运街。因这里的土地为黄泥而得名。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商,像蜜蜂一样扑到这条小街上。

图为鸟瞰黄泥街,近端口为文运街口。这条长不过几百米,宽不过3丈的小街,两旁的建筑物还是上世纪30年代的青砖小瓦,门面参差不齐、破烂不堪。那时,尽管黄泥街人流如织,生意兴隆,形象却不雅,除了书摊外,还有炸臭豆腐的、卖糖油粑粑的、洗脚按摩的、磨剪刀菜刀的各种小摊或小店。后来,书市搬到了定王台。何顿在长篇小说《黄泥街》中,以“黄泥街”为坐标,用“我”讲叙了长沙Z出版社普通编辑张逊,从贫穷的硕士文字编辑到千万富翁的演变,对书市“黄泥街”作了全景式的鸟瞰透视。书市搬走后,街上又开起了服装店、手机店等,依然繁华热闹。

黄泥街双鸿里原有“秋女烈士祠”,以纪念秋瑾,为浙江侯补道陈国栋之父所设,今不存。图为今日双鸿里。

2000年以来,街两边建了几栋宿舍。一楼做门面,二楼住人家。

图为南侧的房子被围档围住了。

  蓝粉墙:城内外皆有,现都已不存

  蓝粉墙,系老长沙街名,现不存。据说,蓝粉墙在民国之初修建黄兴路时被拆,因年代久远,它的具体位置,现在老长沙人都说不清,有人回忆大概在现在的八角亭至中山亭一带。

图为俯瞰中山亭。

有意思的是,长沙城外还有一个叫“蓝粉墙”的地方,那就是开福区高源村。这个地方,在解放前叫蓝粉墙,解放后的二三十年内也叫蓝粉墙,当时叫蓝粉墙大队。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公社体制撤销后,这个地方才叫高源村。高源村(蓝粉墙)属于城中村,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一些单位和开发商收购。说起蓝粉墙,这里的老人都说,原来的蓝粉墙好大呢。

  赤岗冲:不是街名路名,却在长沙人心里

  赤岗冲,位于劳动中路与曙光南路、砂子塘路交汇处。目前,并没有哪条路、哪条街、哪条巷叫赤岗冲,它只是泛指三路交汇这一带。古代长沙岗峦交替,湖塘星布,城廓错落其间。民国以后,随着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山岭被推平,一些山岭则依势建起了民居和商铺,山岭名渐渐变成了街道名。赤岗冲之名,或许就是这样来的。

因赤岗冲没作路名、街名,所以,在赤岗冲很难看到“赤岗冲”三个字。图为“赤岗冲”公交车站。

尽管赤岗冲没作路名、街名,但长沙人没有忘记它,它以“老地名”的资格,永远存在于长沙人的心里。图为俯瞰赤岗冲一带。

其实,长沙带“色”的街名远不止这些,还有:青山祠,白沙街,白果园,白鹤巷,白鹤观,白马庙,红龙庙,红石岭,黄泥坑,黑石渡,碧湘街,碧湾街,乌春巷,紫湘园,紫竹林,紫荆街等。可谓看不尽的“街色”,道不完的风情。图为两女子在白果园拍摄艺术作品。

来源:红网

作者:阿信 冯竞萱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2/29/480304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