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临武县三十六湾植被复绿后的景观。(资料图片)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黄婷婷
“川迥洞庭开”。长江,在流入湖南境内后,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在广阔的洞庭湖区舒展开来。
长江,让湖南成为令人艳羡的“鱼米之乡”,也为湖湘工业文明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产业发展,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之路。
3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退旧动能、育新动能、升级改造、精心布局,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旧动能退出舞台
——煤矿、造纸、有色、烟花爆竹、建材等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基本关停
年初,记者沿长沙潇湘大道一路南行,来到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的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湘江欢乐城项目施工现场。寒风中工人们忙得头上冒着热气。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废矿坑,即将变成世界最大的室内“冰雪世界”主题乐园。
废矿坑成了滑雪场,水泥工业区变身游乐场和电影小镇……不过几年功夫,告别了烟囱的长沙坪塘老工业基地,再次洋溢着生机和诗意。
这是我省产业脱胎换骨的经典案例。
让旧动能退出历史舞台,必将经历发展的“阵痛”。
2018年,洞庭湖区引导造纸企业退出工作全面铺开。按计划,洞庭湖区将在2019年退出造纸产能。
造纸产能的清退,地方政府直接面临的是洞庭湖区6000余名企业职工的“饭碗”,近4万名苇农生计受到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站在历史抉择的路口,湖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阵痛”中做减法,3年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成果显著。
3年来,落后和过剩产能陆续淘汰。我省压减或淘汰粗钢产能395万吨,取缔“地条钢”企业1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由2162家减至982家,大部分市州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退出煤炭产能3119万吨。
3年来,污染企业不断关停改造。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153家企业全部关停到位,花垣县尾矿污染涉矿企业163家全部停产整顿,湘潭竹埠港精细化工基地已华丽转身为商贸中心,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等湘江流域重点污染企业关停改造也在有序进行。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工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眼下的株洲清水塘,株冶退出搬迁已基本完毕。
这个老工业区的“顶梁柱”企业搬去哪里了?
200公里之外,常宁市水口山崛起了全国首个年产30万吨锌深加工基地,株冶在这里安了“新家”。
越来越多的工业开始向园区集中,我省借新旧动能转换契机,促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
我省园区承载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135”工程共建成标准厂房3800万平方米,引进企业6000多家。
过去污染严重、布局分散的环湖沿江化工企业,通过统一规划,搬进绿色园区。岳阳石化、衡阳盐卤及精细化工、郴州宜章氟化工等重点化工产业,走上集群化绿色发展之路,项目签约不断。
园区,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岁末年初,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建滔(衡阳)实业有限公司的环氧氯丙烷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投产后将充分利用烧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气。2018年,该开发区完成的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
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集中了我国最大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以及我国铁路干线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研发生产龙头企业。园区在做大做强主机生产企业以外,积极发展核心配套产业,园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1家。
3年来,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日益强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我省正推进长株潭衡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努力打造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和中小航空发动机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新动能精彩亮相
——新产业迅速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搬迁、关停、集聚。旧动能为新动能的发展留出空间,腾笼换鸟,换来的是“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
在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注塑车间,橙色的机器人排成一排,整齐划一、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机器臂”作业,2个小时便能完成数百名工人1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珠海格力在全球布局的所有空调基地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我省大力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和优质配套企业,实施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省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正在飞速壮大,2018年,我省移动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60元,5年增长了15倍,360企业安全集团项目、华为云孵化创新中心项目等13个移动互联网类项目落户湘江新区,目前共有19个移动互联网第二总部项目落户湖南。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里,令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崛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在衡阳扎下根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湘南3市是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近几年承接优质产业项目多达5000多个。
创新驱动,方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飞跃介绍,目前,逾3万平方米的全球一流的制药装备智能生产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投产后,可降低运营成本66.7%,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带动作用。
磁浮列车、IGBT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3年来,我省共1039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获得国家补贴3.13亿元。
“不搞大开发”,我省在改变粗放式发展方式上下足功夫。
2018年,华菱钢铁以2300万吨钢的规模,在全国钢企中跻身前十;通过不断刷新铁水成本、高炉入炉焦比、钢铁料消耗等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全国钢企前4位的利润。
我省在钢铁、有色、陶瓷等7个传统领域,推进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项目,让工业生产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近5年,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超过一半,共整合专项资金9.4亿元,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4500余个。
湖南,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省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正铿锵前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婷婷
编辑:陈雪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