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救急解难!湖南这项工作专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伍先芳 编辑:张立 2019-12-09 21:52:5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伍先芳 长沙报道

“既不能漏救,也不能错救。”

“建议在加大救助的同时,严厉打击骗救骗助骗保的现象。”

“‘后脱贫’时代社会救助工作,要从解决‘吃、穿’等最基本的生存难题,逐步转换到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上来。”

……

社会救助牵动委员们的心。日前,在分组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总能击中人们心底的最柔软处。人这一辈子,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陷于困难中。而社会救助,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困难者渡过难关。

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社会救助的阳光雨露。近年来,湖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图11.jpg

日前,湖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意料外的帮扶增添城市温度

去年,为了给儿子凑齐60万元的骨髓移植手术费,益阳安化县小淹镇丁海军卖掉了老家房子,花光了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一大笔钱,家里几乎山穷水尽。

可儿子在手术之后,还需要钱做后续恢复治疗,这可咋办?在想尽一切办法之后,命运依然不肯收回它的爪牙,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丁海军一家到了崩溃边缘,丁海军本人一年整整瘦了40斤。

为了偿还债务,将生活撑下去,丁海军带着一家老小来长沙打工,他和老婆起早贪黑外出工作,孩子则由老人照看。

这样的家庭虽然很困难,但在既定政策下,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不了城市的救助政策。但在今年8月,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胜利社区的一次上门摸底调查后,给了出人意料的帮助。

社区不但送上了2000元的帮扶资金,还为丁海军儿子联系了家庭医生,每月定期上门进行常规复查,并对其妻子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方便就业。

丁海军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能享受省会长沙的救助政策,源于今年长沙市开展的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活动。

活动按照重点保障吃、穿、住、医的原则,采取急难帮扶、医疗帮扶、住房帮扶、就业帮扶、基本生活帮扶等5帮扶措施,对以前政策覆盖不了的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

开福区民政局局长张检介绍,该区在市里实施的“5帮扶”基础上,还拓展了“教育帮扶、重度残疾人帮扶和低保户再帮扶”等举措,进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为星城长沙增添城市温度。

截至12月2日,全区共帮扶2905户,发放帮扶资金807.6万元,岗位安置38个,住房实物配租46户。

图1_副本.jpg

享受了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后,丁海军一家正慢慢走出困境。

园林式养老让老人乐不思蜀

一个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对困难人员的救助,还要看如何供养老年群体,让他们在美好的夕阳红中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在长沙县黄花镇敬老院寄养了3年的周金莲,今年已经80岁。她并不是无儿无女,也不是请不起保姆,纯粹是因为在敬老院的生活让她已“乐不思蜀”。

用她的话说,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同龄老人一起聊天打牌解闷,自己舒心,儿女放心,何不继续住下去?这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周金莲每月花费不到1500元。而属于特困供养的五保、三无老人,则全部免费。

生活着100多名老人的黄花镇敬老院,占地面积40亩,亭台楼榭、绿树红花等园林景观随处可见。该院不仅只供养黄花镇的特困老人,还辐射到了附近的长龙、榔梨等街道,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气质初显。

该院院长马珍表示,敬老院优先供养当地特困老人,同时接收符合条件的老人在此寄养。为了给老人更好的生活条件,该院目前正在提质改造,下一步将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老人能在健康快乐中安享晚年。

长沙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5万人,占户籍人口18.8%,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该县十年磨一剑,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县现有养老机构26家,其中公办敬老院16家,基本覆盖全县镇街。

在长沙县民政局局长王志国看来,老人在敬老院的幸福指数高不高,可以对老人进行“三看”。一看寿命高不高,二看笑容多不多,三看肤色好不好。他表示,该县目前正对养老基础设施进行提质升级,打造更多的“标准院”和“精品院”,使敬老院成为老人的幸福家园。

图2.JPG.jpg

探索园林式养老的黄花镇敬老院,成了老人们的幸福家园。

3700多万人次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不管是开福区针对城市特困群体的帮扶活动,还是长沙县十年磨一剑的敬老院建设,都体现了长沙在社会救助方面的“省会担当”,带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向前发展。

受省政府委托,省民政厅厅长唐白玉,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时表示,2017年以来,各级政府财政累计投入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60多亿元,救助各类困难对象3700多万人次,“8+1”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全省城市低保全省平均标准达到510元/月/人,较2017年增幅14.86%,救助水平为358元/月/人,增幅20.54%;农村低保全省平均标准达到4385元/年/人,增幅18.87%,救助水平为216元/月/人,增幅41.18%。

同时,创新提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管理思路。从2018年开始,按每所300-900万元的标准,资助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近两年,省级共投入建设资金约2.5亿元,建设照料护理床位1.47万张,强化照料服务能力。

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新需求新期盼相比,社会救助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调研发现,目前还存在供给水平总体偏低,困难群众难以通过救助完全摆脱困境,救助工作不够精细,对困难群体简单用低保一“兜”了之,“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救助帮扶少等问题。

该委员会建议,着力整合救助资源,使不同类型困难群众都能“应帮尽帮”“应保尽保”,实现救助效果最大化;积极探索应用“区块链+社会救助”,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救助保障;充实县乡两级社会救助工作机构,通过内部调剂或购买服务等方式配足人员,确保“有人做事”。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伍先芳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2/09/63094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