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隆回县大岭村:半山腰里建蓄水池 日子滋润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杨娟平 编辑:康晓乔 2020-10-19 15:02:1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1013171003_副本.jpg

掩映在半山腰树林里的蓄水池,海拔634米,比山脚高约300米。

微信图片_20201013170950_副本.jpg

山浮寒碧波粼粼,深不见底水纯净。

红网时刻 记者 陈纲 通讯员 杨娟平 隆回报道

说起隆回县西洋江镇大岭村的巨变,村民异口同声:村里有个“生命塔”。

他们说的“生命塔”,就是建于大岭村以东半山腰上日常储水5000余吨的储水池。

10月19日,记者随西洋江镇扶贫办主任肖立维,驱车10余公里山路,又爬山半小时,见到了掩映在半山腰葱茏山林的“生命塔”——高10多米、长宽各30多米的储水池。“这个水池看着不显眼,大岭村群众却是盼了几十年。”肖立维说。

大岭村地广人稀,绝大部分村民都住在离山脚垂直距离60米以上的山上,都说高山有好水,然而大岭村属于石山区,一半是怪石嶙峋的石头,一半是浅薄的砂性土,地表蓄水能力很差,只要不下雨,山上就缺水,加上坡地多、平地少,农田都是旱地,更有三个组种不了水稻,粮食完全靠买,农作物也只能选择耐旱的红薯、花生等,且产量非常低。大岭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水资源短缺成了制约大岭村生产生活的主要瓶颈,也是致贫的根源之一。

过去,大岭村家家户户备有多达十几个水桶水缸,一到下雨天,就搬出去盛接雨水。如果下雨少,只能去几公里外挑水。淘米水用来洗菜,洗青菜的水用来洗碗、洗衣服,再用来浇地,是大岭村人们的日常。部分村民家庭条件有限,买不起净水设备,直接饮用储藏雨水,安全饮水问题堪忧。

大岭村安全饮水问题,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

上世纪80年代,西洋江镇开始大规模石山造林。石头有缝隙就栽树,石头薄就凿石,土不够就挑客土,如今,10多万棵柏树连片成林海,森林覆盖率超80%,地表蓄水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上世纪90年代,大岭村修通了机耕路。2019年,逾20公里3.5米-4米宽通村通组水泥路全线通车。此外还整修加固了一些小型水塘、水池、水渠。

虽然路通了、景美了,但大岭村靠天吃水的情况还是没有根本性改变,水不够,农业产业发展不起来,群众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西洋江镇联络相关专业人员全方位测量测算,最终决定在大岭村以东5公里最高峰的半山腰拦腰修建安全饮水工程——蓄水池。工程涉及全村18个组425户1800余人,最小日流量超500吨,可解决全村饮、灌两用,确保水旱无忧,旱涝保收。水池里的水全部来自山上,经检测,水质完全符合直饮水标准。

“以前村里水不够,没人敢规模种植。碰上年份好,收成都不够一家人生活,年份不好,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肖立维讲述着往事,车停在了村民刘群智种的湘玉竹地边。

“从一两亩到现在快10亩,去年卖了5万多元,今年会更好。”刘群智说。刘群智“路子”广,种出来的玉竹不愁卖,他时常鼓励村民一起种植。

刘群智种植地不远是黄左成种的中药材吴茱萸。“目前8亩多,今年是收成的第一年,估计能卖3万多元,明年进入高峰期,每年的收益将翻倍不止。”黄左成高兴地说。

不只刘群智和黄左成,如今水够了,村里人投资发展产业的积极心和信心都空前高涨。

河家山片和高塘片种玉竹50余亩,江现片和十字铺片种吴茱萸40亩,高塘片种油茶450亩,成立了大岭村中药材和油茶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该村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同时,该村积极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着力发展种养殖业,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利用该村位于大东山脚下常年气温较低的优势,积极选种优质稻、玉米、花生品种,提高收入。

下山经过贫困户宁顺文家。宁顺文正在洗菜,水龙头如一管高压水枪“哗啦啦”将水喷向桶里,不几秒就接了一桶。我们问他是否缺水,他的脸上绽开了花:“再不怕天旱啦,打开水龙头,最干旱的季节水也哗哗地流,清亮清亮的。”

微信图片_20201013171006_副本.jpg

贫困户宁顺文家的水桶刚刚接的水。

“大岭村村民的日子日益红火,去年就已经整体脱贫出列。等蓄水池全部完工,大岭村的养殖业也可以大发展了。”肖立维说道。

群众期盼了几十年,梦寐以求的水利建设梦想,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下,终于成为现实。现在,村里有水,地里有粮,手中有活,大岭村村民,自信而满足。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杨娟平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0/19/85285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