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专访丨龚曙光:“没人邀请,我自愿为湖南陶瓷代言”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张立 2021-03-07 23:24:48
时刻新闻
—分享—

000.png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府参事龚曙光。

两会湘声丨龚曙光:建议在湖南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长沙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府参事龚曙光一直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文化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向大会建议,在湖南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到2035年,将湖南陶瓷文化试验区打造成与景德镇陶瓷文化试验区并驾齐驱的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今日,红网记者专访龚曙光,聆听他提出这项建议背后的所思所想。

红网记者:您的建议《在湖南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报道后,已在网上刷屏了,您注意到了吗?

龚曙光:有注意到。这说明陶瓷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依旧特殊,平常未必关心,一旦有人提及,立马就会关注,我看到绝大多数的转发者都不是业内人士。这说明湖南人对湖南陶瓷是在意的,对振兴湖南陶瓷有种自发的期盼,这很重要,这是振兴湖南陶瓷产业的民意基础和文化期待。当然,也有很多陶瓷企业家如文智勇、滕召华,工艺大师黄小玲等发来信息,表达对这个提议的支持。

红网记者:您是怎么从众多炙手可热、站在风口的行业之外,特别地关注到了陶瓷行业?

龚曙光:陶瓷是一种特殊的技术,一种特殊的器物,一种特殊的文化。在中华文明传统中,陶瓷综合技术与艺术、实用与玩赏,将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融为一体,一个长沙窑的陶罐,一个醴陵的瓷瓶,同体承载着所在年代的工艺技术和文化风尚。在人类的文明创造中,似乎只有陶瓷具有这种特质和魅力。当然早期也有青铜器等类似,但这些器物大多是献给神灵的,与人类日常生活不相干,而且大多在上古时代就绝代了,没有贯穿人类文明的演进全程。这样的一种民族文明神品,历数千年而不衰,如果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败落甚至绝迹,这是一种罪过,一个时代的罪过。

我在国外常常会带些所在国的陶瓷产品回来。我们得承认,现在好些国家的陶瓷技术、品质和品牌已经领先,像法国的艺术瓷、英国德国的生活瓷以及日本的清水烧和新材料瓷,都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也有很高的附加值。曾经多少个时代,中国的瓷器和丝绸是欧洲的奢侈品,贵族们不惜万金而争购,而如今摆在奢侈品店的瓷器,已都是欧、美、日品牌。景德镇和醴陵也有一些大师的艺术瓷标价很高,但销量有限,也形不成产业规模和品牌,难以与国外品牌竞争。

这是件很伤心的事!每带回一件国外的陶瓷作品,就会伤心一次。有些传统手工艺品,因为材料或技术替代,不再有生活或艺术功用,萎缩以至绝迹可以理解,但陶瓷在实用和玩赏功用上都没有被取代,只是在被人模仿并赶超,一件真正的国宝被弄丢了,你能不心疼?!

红网记者:您觉得这种局面将持续下去,还是可以改变?

龚曙光:我所以提出建议,提请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就是希望举各层级政府之力,改变这种趋势。通过调研,我没有找到陶瓷产业在中国衰落的必然原因和不可逾越的难题,没有找到欧美日必然超越中国陶瓷的理由。我认为国内陶瓷业的衰退与文化价值和手艺价值被社会化低估相关,与作坊式经营向现代企业转型的滞后相关,与烧结温控技术数控化之后整体技术变革转型滞后相关,与陶瓷行业审美取向现代化不够相关……但这一切都不是根本的,不可逆的衰败因素,只要政府和行业共同发力,中国陶瓷重领风骚是可期可待的。

红网记者:您觉得湖南在陶瓷振兴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龚曙光:湖南在历史上就是陶瓷重镇,过去我们知道铜官是唐代三大窑口,是外销陶瓷的主产地,民国初年熊希龄又创办陶瓷研究所,创造了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二者都是中国陶瓷的代表流派、领先技术。其实湖南陶瓷可以上溯到六七千年,在澧县城头山的古聚落,发掘出了古窑址和大量陶器,年代在六千年以上。这说明陶瓷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陶瓷不仅铸造了湖南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熏染了湖南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情趣,湖南是一个传统深厚的陶瓷消费市场。

就现在的产业现状而言,湖南陶瓷业已具900亿元规模,尤其是醴陵,已成为电瓷和日用瓷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在产业规模和出口量上超过了景德镇,一批企业由中型向大型演进,有的已进入上市培育期。铜官也以古镇开发为依托,保护和恢复古窑址,以陶瓷文化为旗帜集聚一大批美术家、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的工作室,已成为一个具有陶瓷特色的文旅打卡地。和已经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景德镇相比,湖南在产业规模和资源集聚上具有优势,而且拥有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做大陶瓷文化产业的天然优势,我认为已具备成为试验区的条件,所以去年我向省委省政府建议,把试验区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我也将此作为代表建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红网记者:您提出建设“陶瓷文化生态走廊”,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

龚曙光:我曾经沿湘江作过田野考察,从衡阳到岳阳,湘江两岸还有很多古窑遗存。这说明,在很古老的年代,湘江沿岸远不只有铜官窑、醴陵窑,还有许多我们今天叫不出名字的古窑和码头,在古代,湘江两岸实际上已有条陶瓷走廊。我所以设定长沙铜官窑和醴陵陶瓷谷为两极,是依托铜官古镇和醴陵陶瓷谷已形成的规模和形态,在完善和扩大时向中间发展,沿湘江打造一条生态走廊,将陶瓷设计、制作、烧结和销售一体化,将产学研及文旅体验一体化。陶瓷产业必须向上下游延伸和集聚形成生态,由器物生产向文化生产升级,真正使品牌具备文化内涵,使产品具有文化含金量。佛山的建筑陶瓷发展很快,但与意大利相比,其品牌的文化含量和产品的文化品相,还是差距甚远。

当然要实现这样一个构想,首先要省委省政府统筹,长沙和株洲联手。目前任何一个市要单独发展,都难以形成特色,更难以超越景德镇。我一直认为,湖南真正具有商业价值,又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IP只有两个,一个是桃花源,一个是铜官窑。铜官窑地处长沙,开发优势更大。但迄今为止,这块真正的金字招牌尚在收藏状态,不是不想开发,而是没找到合适的方案。做陶瓷的文章,现在铜官窑的产品和规模,支撑不住一个文旅小镇,放弃陶瓷文章,小镇又失去了文化内涵,不再有开发价值。所以我的方案是把铜官和醴陵拴在一起,都打陶瓷牌,在功能上各有侧重:醴陵以技术研究、产品生产、人才培训和青少年体验为主,醴陵原本是一座文化古城,有承载着“朱张会讲”等掌故的多处历史遗存,再加上陶瓷生产的工业旅游,可以使产业延伸;铜官以工业设计、艺术创作、产品展览、线上线下营销和文化旅游为主。走廊以陶瓷文化为旗帜,聚集传统手工艺师、美术设计师、书画家的工作室,并逐步形成沙龙和市场。

红网记者:陶瓷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如果您的构想实现,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吗?

龚曙光:至少可以带动书画创作、文创设计、特色旅游和粉丝经济。如果我们能把综艺偶像做成瓷雕,能雕到法国人偶瓷那样的水平,必定是很大一个产业。

陶瓷业是一个可以很好借助互联网的产业,既适合作互联网推广,又可以远程产品订制。湖南近年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就是互联网+传统产业,进而形成网红现象,如茶颜悦色、文和友、兴盛优选等。这些行业虽然都是日常生活行业,但因有文化态度,有生活调性,所以易于互联网传播,形成网红效应。陶瓷也属于这一类,甚至更具文化艺术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红网记者:我听说一些业内人士看了报道,很感谢您为湖南陶瓷的鼓与呼?

龚曙光:没有人邀请我,我是自愿为湖南陶瓷代言,为之鼓呼的。我不能想像中国陶瓷一蹶不起,我不能想像湖南陶瓷薪火不续,我更不能想像要靠购买外国陶瓷,来延续和品味中华文化中的陶瓷情调。

作为一位有一定行业影响的企业家,一个有一些读者的作家,特别是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应该也愿意为振兴湖南陶瓷呼吁和鼓劲。当然,我的影响有限,因而也希望更多的文化名家、综艺明星、工艺大师以及各种有影响的人站岀来鼓呼,为湖南陶瓷、中国陶瓷代言。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3/07/90708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