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垃圾中转站陷入尴尬境地 选址困难分布不合理

来源:红网 作者:符瑶 编辑:杨洁 2014-09-25 11:06:2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湘潭站9月25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符瑶)“大家都需要它,但又都讨厌它”。垃圾中转站作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城市生活的必需场所,由于不少市民对垃圾中转站不了解与不理解,垃圾中转站在市民心中留下了“又脏又臭”的印象,加之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位,使得垃圾中转站选址困难,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数据:城区有56座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

  目前,雨湖、岳塘两区共有56座垃圾中转站,其中42座垃圾中转站配有压缩设备,另外14座垃圾中转站使用传统的吊装式设备。雨湖区环卫所副所长杨天明介绍,垃圾压缩设备是近几年间开始使用的,有了垃圾压缩设备的帮助,原本需要三四辆车运输的垃圾,现在只要一辆车就能搞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环卫工作人员的负担。

  今年,雨湖区有6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目前,分布在雨湖区中心城区的垃圾中转站数量基本达到相关标准规定,但由于雨湖区是老城区,人口稠密,垃圾产生量多,大部分吊装式垃圾中转站满负荷运转。

  问题:选址困难 分布不合理

  位于雨湖区先锋乡建新村的建新垃圾中转站美观整洁,采用垂直式压缩设备,是今年投入使用的。中转站建在村道旁,周边居民并不密集。

  我们走访了雨湖区多个垃圾中转站发现,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垃圾中转站大都采用老式的吊装式设备,而新建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则设置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较偏僻的地方。

  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每平方公里应该设置一个垃圾中转站。实际生活中,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服务于一定区域一定数量的居民,又要有合适的垃圾中转站设置地点,而目前城区垃圾中转站设置情况并不是很合理。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中心城区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设置垃圾中转站。”杨天明介绍,理想情况下,垃圾中转站应该设置在城区的主次干道上,方便垃圾的转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吊装式垃圾中转站,存在时间较长,设置地点紧邻主次干道,周边居民小区密集,而近几年建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大都远离主次干道。

  尽管吊装式垃圾中转站的工作效率低于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但由于设置地点的交通便捷性,在日均垃圾量近400吨的雨湖区,10座吊装式垃圾中转站每天共接收雨湖区约百分之六十的垃圾量,利用率高于其余17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原因:邻避效应 监管不到位

  “如果自家附近有垃圾中转站,会觉得又脏又臭,生活环境受到影响。”采访中,有市民表示。

  2013年,雨湖区环卫部门按照规划,计划在熙春路延长线附近一住宅小区内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但由于居民的强烈抵制,计划最终流产。目前,那块建设用地仍在闲置,而熙春路延长线片区由于没有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只能到离作业区域有一定距离的八仙桥垃圾中转站倾倒垃圾。

  “对于环卫设施,人们大都会产生‘邻避’心理。”杨天明解释,“邻避”心理是指居民或所在地单位因担心邻避设施(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厌恶情结,并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我们从市环卫处了解到,《湘潭市环境卫生行业发展规划2012—2030》通过了专家评审,其中包含了垃圾中转站建设等相关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城区垃圾中转站的设置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存在需求的地方,却没有垃圾中转站,这种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卫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垃圾中转站应当按照与主体规划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投入使用的“三同步”原则,各住宅小区内部的环卫设施要由建设单位按环卫设施建设标准负责建设及管理,经验收合格后移交相关部门管理。

  出路:技术革新 规划统一

  “其实,通过技术的革新以及管理的加强,现在的垃圾中转站对人们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不断减少。”杨天明介绍,垃圾中转站采用压缩设备,不仅增加了垃圾载重量,减少运输趟数,垃圾的转运也是使用密封式垃圾清运车,沿途不存在抛撒垃圾、滴漏污水的现象。环卫部门还安排专人管理垃圾中转站,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定期消毒,每天清洗保洁,减少异味与蚊虫。

  “广云路上的垃圾中转站建设之初,也遭到周边单位与居民的反对,但由于采用压缩设备以及管理到位,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后,周边居民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味。”杨天明举例说。“等到需要建垃圾中转站时,再找地方建中转站,不仅用地难,市民也大都排斥”。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快速增长,吊装式垃圾中转站设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吞吐量的需求。针对现状,雨湖区环卫部门计划今年对中心城区的吊装式垃圾中转站进行提质改造,更换设备。

  对于中转站选址存在困难,环卫部门的业内人士建议,新开发的住宅或者商业小区的前期规划中,要强化环卫部门的前置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小区整体设计中必须有垃圾收集站点,否则环卫部门的审批不予通过。

来源:红网

作者:符瑶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9/25/41906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