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从小茶叶到大茶业 狮园村茶产业撬动村民致富“杠杆”

来源:红网 作者:尹维龙 曹莉媛 蒋楠 编辑:唐韵 2018-04-02 08:59:49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内茶园尽吐芳菲。

大部分村民盖起新房,村里有了干净整洁的通村、通组、通户公路。

  红网时刻衡阳4月2日讯(通讯员 尹维龙 曹莉媛 记者 蒋楠)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烟雾缭绕的大山深处,连片的茶林若隐若现。清明节前,正是春茶采摘的大好时节,走进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迎面而来的茶园满眼的“绿”,上万亩的茶园尽吐芳菲,农户们正抓紧采摘,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现在只要到茶园来,就不愁‘找'不到钱。”狮园村下雷组雷文凤脸上乐开了花,每天早上7点多她来到茶园采摘春茶,摘好的茶叶由村里合作社统一收购,一个上午下来,有近200元的收入。雷文凤不但自家种植了好几亩茶叶,还盖了白墙黑瓦的新房,并在市城区买了房子,说起如今村里发展茶产业给自家带来的变化,雷文凤心里比喝蜜还甜。

  过去,雷文凤与生活在狮园村的多数村民一样住着破房,走着泥巴路,祖祖辈辈几代人都是守着荒山过苦日子。短短两三年,她与大部分村民都盖起了新房。村里有了干净整洁的通村、通组、通户公路,整个村寨在群山环抱中绿意盎然,如一幅山水田园画让人向往。

  是什么改变着狮园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正是从一片茶叶开始。狮园村山多耕地少,交通闭塞,曾是十里八乡知名的贫困村,但村民与茶却有着不解的情缘,村里种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悠久。零星的传统种植并没有改变狮园村的生活,因缺乏资金、技术,规模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村里的山成了荒山,田土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杂草。

  多年来,塔山瑶族乡党委政府及衡阳市国土资源局驻村扶贫队为改变狮园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该村有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足、土质肥沃的气候环境,发展茶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如何将种植茶叶的效益放大?如何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搭上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快车”,塔山瑶族乡与常宁市农业、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协调,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对茶园统一规划,高标准改造山林、土地、农田,完善生产路和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市茶叶办积极协调茶企对土地流转丈量、茶园规划、种茶技术、茶叶加工生产等问题,为企业、农户排忧解难;狮园村两委围绕“村民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格局,流转土地种茶,成立合作社,邀请村民入股等,极大调动了村民种茶的积极性。

  狮园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狮园村共17个村民小组346户148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11户383人。自大规模发展茶产业以来,如今只剩下了61户贫困户共195人。目前村里共有15000亩茶叶种植面积,并成立了天堂塔山、琴瑶等3家合作社,从种茶、采茶、加工制作到市场销售,整个产业链建立了一套监督机制。通过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模式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村民种植茶叶,打响了“塔山山岚”茶品牌,使茶业成为撬动村民致富的“杠杆”。

  如今,“茶”在狮园村人的心里分量越来越重,与这里的村民告别贫困实现了有效“嫁接”,村里的茶产业一头连着企业、合作社,一头连着种植户;一头连着村民,一头连着市场,正生动演绎着农业产业化的“接二连三”。

来源:红网

作者:尹维龙 曹莉媛 蒋楠

编辑:唐韵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4/02/86066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