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媒看湖南】湖南常德以智慧党建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张春保 袁汝婷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2018-10-10 09:52:14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百姓不再“跑断腿”,党员更有“归属感”——湖南常德以智慧党建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的报道。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张春保 袁汝婷

  鲜红的党旗衬着醒目的党徽,远程化会议室右上角是电视大屏,党员们凝神看着屏幕,区委书记正在另一个远程会议室讲党课,并与各村互动。

  这是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放羊坪村支部在今年一次全区党课上的场景——区委书记杨易在镇德桥镇乡镇党校授课,302个村和社区的4万多名党员同步听课,直播画面可随时切换。同时,视频将被实时纪录存档,供随时调阅。

  常德市汉寿县株木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志刚告诉记者,十八大以前,村里开组织生活会只能靠“发钱、给烟、吃饭”拉人,现在党员们积极性高了,组织纪律性也强了。“以前到年底就硬着头皮编材料,现在都是实时记录,造不了假,真正实现了有效监管。”

  湖南常德是农业大市,外出务工现象很普遍,2017年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农村外出党员达到43.7%。事实上,这些流动党员年富力强,恰恰是农村党员中的主力群体。常德市委组织部此前调研发现,他们有参加组织生活的意愿,却难以融入流入地党组织,又受限于时间、经济成本和管理方式,游离于家乡党组织之外,主力群体没有变成中坚力量。

  “以前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村里支部活动参加不了。现在手机连着视频就可以开会议事、学习总书记讲话。党费也是手机一点就按时交。”59岁的鸭东村党员袁传政之前在新疆打工,他说智慧党建平台让他“有了归属感”。

  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全党员的活力,吸引着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老党员刘吉昌的孙子刘鹏今年27岁,在海南打工。“今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党组织建设这么先进、红火,孙儿问我怎么才可以戴党徽。”今年4月,刘鹏向鸭东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记者了解到,目前常德市智慧党建平台已经覆盖了全市169个乡镇、1.5万多个基层党组织、32万多名党员,信息化手段让基层党支部成为党的有力堡垒,提升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并不仅是搭建了新平台,智慧党建还为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负担,让老百姓不再“跑断腿”——

  鸭东村村民、残障人士石维群,今年6月在村里综合服务平台登记了残疾证申请,然后到县人民医院进行鉴定,医院将鉴定结果传输给残联后,残疾证就邮寄到了她家。

  过去,办这个证需要七个步骤:先到村里开证明,再到乡镇民政所填表盖章,再回到村里盖章,然后到县残联登记领取体检表,再到县人民医院进行鉴定,再把鉴定结果交回残联,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到县残联领证。如今,流程大大简化了。

  原来,常德通过智慧党建引领,将38项涉百姓民生的政务下沉到村,每个村都建起了标准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涉及民政、社保、卫计、金融等多项服务,村干部们负责办理、受理业务。

  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运华介绍,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将公安、民政、卫计、人社、残联等部门数据打通整合,通过党管数据,打破了部门壁垒,也打破了一些部门在基层服务中各自为政、层级繁多、手续繁杂的陈旧格局。

  基层治理的人才格局也随之在悄然变化。常德为每个智慧党建综合服务平台配备了一名党建联络员,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均是大专以上学历,以本地户籍为主,30岁以下占70%,主要负责党员信息录入维护、智慧党建的技术支持等。

  29岁的汪圣祥本科毕业后去了深圳从事软件开发,一个月能赚8000多元。去年11月,他回家乡镇德桥镇财神庙社区当起了党建联络员。镇党委书记丁保国说,如今,党建联络员是当地很有吸引力的工作,“在村里搞党建,又稳定又有脸面,投身于家乡的乡村振兴还有作为。”

  “以前要办个事,村干部人都找不到,只能去家门口堵。现在要办什么事就到综合服务平台,村干部肯定在,关系更亲了。”在刘吉昌眼里,这是最可喜的变化。

  “乡村振兴根本在人,有坚实的党建阵地,还须有坚强的战斗队伍,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体系的优配,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可壮大的支持力量。”常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梁仲说。

  “基层种好了党建责任田,也搭好了百姓服务站。”记者走访中,有党员干部、群众以此生动总结湖南常德探索的智慧党建路径。梁仲认为,新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党务管理手段、服务方式,智慧党建不仅是为了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本领,巩固执政根基,也是为了切实为民服务,真正打通党为民服务、深入基层的“毛细血管”,从而凝聚党心、民心。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张春保 袁汝婷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