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退耕还林20年丨凤凰:生态环境改善 实现“三赢”

来源:红网 作者:李艳华 杨华 编辑:王津 2019-07-22 11:44:4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李艳华 通讯员 杨华 湘西报道

凤凰县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迄今,森林覆盖率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的39.5%达到了58.2%,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的局面。

??1.jpg

20年前,退耕还林前的南方长城。

??2.jpg

20年后,退耕还林后的南方长城。

2001年以来,凤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任务36.05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7个乡镇所有行政村,农户约5.1万户19.2万人,有0.35万户建档立卡户享受退耕还林工程优惠政策;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累计中央财政下拨资金317097.32万元,大力改善全县民生生活水平,为精准扶贫助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措施得力

为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凤凰县政府成立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副组长,发改局、林业局、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检查、指导、协调、规划等各方面工作。各项目乡镇成立以书记或乡(镇)长为组长,林业、财政、司法、国土等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和户工作责任机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实施标准,明确工作进度和奖罚措施,全县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统一指挥系统。

??3.jpg

退耕还林后的禾库天星水库。

全县利用标语、传单和各种媒体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生态意识和惠民政策,要求全民参与,积极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林业主管部门组织30多名林业技术干部下到各项目区配合乡镇进行宣传发动,做到了宣传全覆盖。层层举办培训班,培训到乡镇、村、组、农户,分程序技术培训,炼山整地、植苗。林业主管部门派技术干部到各项目区的村、组跟班作业,现场指导,督促检查,确保质量。积极推广先进性技术,认真做好科技示范。为提高苗木成活率,造林时采用最新研制的ATP生根粉泥浆液浸根等等,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工程的科技含量和造林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县林业局种苗站统一调配苗木给各工程项目区定植,主要树种有杉木、楠竹、马尾松、麻栎、湘西油板栗、桤木、柏木等。为确保营造一片,成活一片,绿荫一片,全县各项目区紧紧抓住三个环节,逐一落实到位,整地结束,护林员上山。制定“村规民约”,由县林业局打印成册,发至每家每户,由村支部、村委会督促护林员按章执行。

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

20年前,禾库镇米良村是一个边远贫穷的200多户苗族小山村,到处都是盲目开垦黄土地,以种植玉米和烟叶类作物为主,靠着广种薄收艰难的维持生计。出现了一下雨“满沟洪”的坏景象,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几乎在十里小路上找不到有树乘凉的地方。那一年,米良村实施退耕还林2305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144.6亩,荒山造林1160.4亩。今天,米良村到处都是长势好的人工杉木林,纳入国家战略储备材。

从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凤凰县有林地面积得到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58.2%,退耕还林工程贡献3.2个百分点,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固碳释氧等生态效益服务价值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工程实施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4.jpg

退耕还林后的禾库镇茶寨村。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凤凰县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地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同时解放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第二、三产业建设中,一定程度加快了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步伐,助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建立了林果等产业基地1.0万亩,以柑橘、核桃、柚类、油茶等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逐渐减弱对土地的依赖性,工资性收入大幅提升,农户家庭纯收入稳步得到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改善。

全县有0.35万户建档立卡户享受退耕还林工程优惠政策,每年建档立卡户平均可享受完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在628元,助推了贫困农户增收。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市场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等进一步增强。工程实施推动了“林家乐”“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业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主体的生态文化、森林文化随之兴起,干群关系进一步得以改善。

来源:红网

作者:李艳华 杨华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22/57317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