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情侣领证结婚、一家人扶老携幼看竹灯、三口之家25年首次共度元宵……
▲长沙世界之窗,不少家庭扶老携幼来看竹灯,其乐融融。记者 石芳宇 摄
▲袁先生和新婚妻子在火宫殿看庙会表演。记者 石芳宇 摄
在54年来最漫长的冬雨中,元宵节来到了。2月19日尽管看不到“超级元宵月”,低温冷雨的元宵节里,恩爱的情侣领证结婚了、一家人扶老携幼看竹灯、铁路家庭分隔三地电话送祝福,种种人情百态让这个元宵节充满温暖、爱意和热闹。
故事·新婚
元宵节这天,我们结婚了!
2月19日中午,记者在长郡中学门口见到一对从广州过来的情侣。女孩拿起手机给男孩拍照片,画面定格在一家奶茶店前。“长沙网红店成功打卡!”两人相视一笑,心满意足地捧起奶茶慢慢品味。
对于照片中的主角袁先生来说,除了享受传统佳节带来的喜悦,更兴奋于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结婚了!”
这天,袁先生和新婚妻子结束了4年的爱情长跑,来湖南领取了结婚证。因为袁先生是香港人,新婚妻子是湖南邵阳人,按照规定,他们必须到湖南省民政厅登记结婚。一大早,他们就从广州搭上高铁出发,上午10点赶到省民政厅领了证。
“我们是特意选择这个日子的。”袁先生说,虽然自己是80后,但是个十分传统的人,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都十分认同,所以选择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登记结婚。“在古代,只有这一天,女孩才能借出门看灯见到自己的心上人。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就是这种感觉,多美好啊!”
行走在长沙的步行街和坡子街,处处张灯结彩,十分喜庆。因为天气寒冷,袁先生牵起新婚妻子的手,放进自己温暖的口袋里。“湖南的年味好浓!现代感也毫不逊色于沿海地区!”在火宫殿的戏台上,他看到年轻人正在用粤语唱起小虎队的歌曲,十分欣喜,原来粤语文化在湖南这么受欢迎。“以后就是湖南女婿了,希望今后能常回来看看!”他笑着说。■记者 石芳宇
故事·敬老
32位老人敬老院品盛宴
当!当!当!一阵清脆铃声响过后,32位老人慢慢聚齐在食堂,等待元宵夜的丰盛晚餐。大灯笼、红对联、四溢的饭菜香,还有老人们笑成了花的脸,无不透露出喜庆、幸福和安详。
在湖南省华容县万庾镇敬老院这个小小院落里,尽管失去了亲人多年,但由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工作人员用心用情,普天同庆的元宵节夜晚,32位农村孤寡老人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和团圆。
“上菜咯!祝各位叔伯婶娘元宵节快乐!健康长寿!”敬老院院长魏武兴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菜,走进了食堂,“这叫‘头菜’,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寓意红运当头。”
食堂里摆了4张桌子,每桌坐了8位老人。有的开始吃菜,有的还在跟老伙计们聊着天。70岁的白端午夹了一筷子“头菜”,笑着说:“这里好啊,以前在家里过年,看着别人热闹,自家冷清,过个年更难受。”7年前,老人搬了进来,每顿饭一荤两素一汤,衣服有人洗,生病有人照顾。“从来没想过能有这么幸福的晚年。”他说道。
魏武兴对将来有更多期盼:“农村孤寡老人很不容易,我们希望有更大的、更多的敬老院,让更多孤寡老人们能住在一起,安享晚年。”
■新华社记者 周楠
故事·游乐
一家老小看竹灯
元宵夜长沙世界之窗热闹非凡,市民或提着灯笼或端着竹灯,游走在游乐场里,盏盏花灯映衬着一张张欢乐的笑脸。颜小姐和老公带着父母和一双儿女赶在晚8点的烟花表演前入园,两个3岁的小朋友十分兴奋,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挣脱父亲的怀抱,自己拿着竹灯嘻嘻哈哈一路向前小跑着。颜小姐连忙追上去,将孩子的围巾系紧一点,时不时上前摸摸孩子的手,哈哈热气。
“之前就听说今年世界之窗的元宵花灯是用竹子做的,竹谐‘猪’,今年正好是猪年,我们也带着家人来感受一下。”颜小姐深有感触地说,要培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就需要从小带他们来感受这样有仪式感的节日。一家人在游园里一起看了烟花、竹灯,放逐心愿莲花灯,尽管天气很冷,但一路上心情愉悦。
“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都是自己做灯笼,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出来玩,也别有一番滋味!”站在旁边的颜爸爸是第一次从湘西到长沙来过春节,看到城里也这么看重传统习俗活动,十分开心,不断赞叹着。“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美好,日子也是越来越幸福。”■记者 石芳宇
故事·团聚
一家三口跑客运
25年首次共度元宵
2月19日晚7时许,正是千家万户共吃元宵团圆饭之际。在长沙市湘府嘉园小区的一户居民家中,一对父女准备好了一桌饭菜,正期盼着女主人归来。
约1小时后,刚值乘完一趟临客列车的林秋英匆匆赶回了家。
“妈妈,我们一家三口终于一起过元宵啦!”女儿袁雅娟兴奋地奔向林秋英。这是袁雅娟出生25年来,一家三口第一次在一起度过元宵节。
这一家三口都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客运段的列车员。男主人袁光明,来自永吉车队;女主人林秋英,在京张车队;女儿袁雅娟,在高铁动车一队跑长沙直达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列车。
在林秋英的记忆里,和袁光明结婚以来就鲜有一起过春节的印象。
“我们为了好照顾孩子,两人在春运期间都错开出乘日期,所以我们这二十几年来从没有在家一起吃过年夜饭。”
有一年除夕,夫妻俩值乘不同的列车到了张家界车站,两人在不同的站台,互相对望几眼,然后各自继续出乘。
今年,难得一家三口一起过元宵节,袁雅娟拿起手机和爸爸妈妈一起自拍一张全家福。
“祝福全家人幸福团圆!”在欢声笑语中,橘子洲头烟花璀璨,照亮了这座城市里追梦的奋斗者。
■通讯员 唐小平 殷玮 记者 邓晶琎
故事·思念
铁路家庭分隔三地
元宵节电话送祝福
“今天元宵节,有没有吃元宵啊?”2月19日早上8时20分,衡阳火车站售票主管吴琼在工作间隙给丈夫打去电话,送去元宵佳节的祝福。
吴琼一家三口都是铁路人。今年春运,吴琼一直坚守在衡阳火车站的客运岗位上,丈夫随列车出警,儿子则在长沙站担任客运员,一家人分隔三地聚少离多。
忙忙碌碌到了中午,衡阳火车站组织大家一起吃元宵,吴琼也和大伙一起,感受着元宵佳节的欢乐氛围。趁着吃饭时间,给儿子也打了个电话。
吴琼的儿子唐志涛刚起床没多久,一个人在家吃着吴琼早上6点多就准备好的午饭。吃完饭后,他就要赶往长沙站,准备上夜班。
“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就是售票工作最忙的时候。”吴琼告诉我们,售票厅就是她的春运主战场。
今年春运,衡阳站预计发送旅客80万人次,日均最高峰将突破4.2万人次。“尽管近几年网络购票的比重逐年增大,但还是有大量的旅客选择在车站人工窗口购票,人工窗口前的旅客经常排成一条长龙。”作为售票主管,春运期间,吴琼的售票工作量较平日里翻了一番不止。每天都要耐心回复旅客的上千次询问,在岗位上来回走上2万多步,下班的时候经常是口干、舌燥、嗓子疼。
“坚守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没多少团聚的时间,在元宵节这样的日子里难免有些心酸。但一想到能送这么多旅客平安回家,就感觉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吴琼微笑着说。
吴琼已经在衡阳站工作了30多年,儿子唐志涛2018年毕业,今年刚好是他经历的第一次春运。不经意间,两代铁路人在2019年的春潮中完成了使命的交接。
晚上8时30分,吴琼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告诉记者,老公应该在回来的列车上了,但儿子在长沙站值夜班回不来。“虽是元宵节,但也不打算出去凑热闹了,好好休息,为明天的工作养精蓄锐。”吴琼笑着说。
■记者 和婷婷 通讯员 谷琼霓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