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信号》:探寻人性的幽微与纷繁

2019-03-01 16:29:06 长沙晚报
作者:王跃文 编辑:李丽
字号:

1.jpg

2.jpg

文丨王跃文

一位在消防队干了三十余年的支队政委即将转业,他不打算谋求仕途,而是自谋生路办公司。他想约请作家写一本消防题材的长篇小说。话说得很明白,这部小说是要改编电视连续剧的。

我推荐彭海燕女士写这部小说,只因对她的职业精神和写作耐心有所知晓。作家们通常又是敏感且自尊的,我便反复叮嘱这位政委:您可以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必须尊重作家的创作自由。政委很绅士,见面时彬彬有礼,说起话来却是军人的直率。他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写出消防人的牺牲和奉献,写出这个行业的不易;二,要让读者读完这本书后,能学到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消防常识;三,要有让人敬佩的消防人物,能给年轻的消防战士提供可以学习的榜样,让大家尊敬消防员,争当消防员;四,要写出社会上因不重视消防安全而酿成灾祸给人们的惨痛教训,唤起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五,书里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要适合改成影视剧。

说实话,听了这硬邦邦的几条,我丝毫不觉得彭海燕会接受遵命文学创作。我从政委那里听出的是他对消防事业的满腔热忱,以及他对消防人的深深敬意。舍生忘死的消防战士们,太值得尊敬了。彭海燕这部小说的创作,是极有意义的。

文学史上,即便是遵命创作,也是有伟大作品的。110年前,瑞典官方约请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一本向孩子们介绍国家地理的书,于是便有了儿童文学名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夫因为这部作品,成为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的儿童文学作家。

读罢《第一信号》,我不得不佩服彭海燕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前支队政委提出的几点要求,彭海燕在小说里都体现出来了,却丝毫未留剪裁之痕。事先给定的创作意图机巧地织进老消防顾如铁一家三口的灾难人生和救赎之旅之中,其艺术手法大抵可以比作“河水煮河鱼”,即几乎原生态的人物形象,寻常可见的消防人故事,天衣无缝地敷衍成生动鲜活的小说。作家秉持史笔意识,实是相当可贵的。这部小说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震惊国内外的几次重大消防事故作为素材,其史料价值将被未来所证明。但是,作者并不照搬真实故事,而是作了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使小说读来扣人心弦、充满思辨、发人深省。

小说里有烈士,亦有英模,但他们在闪现神性的光辉之前,也都有人性的弱点。小说若将鲜活的英烈人物神化,摘除其真实的复杂人性,哪怕是真人真事也会显得虚假。好比移栽苗木,将根上的泥土洗得干干净净,必定是栽不活的。这部小说中的英烈,如牺牲了的支队长郑小勇、指导员林海泉,以及救火时因建筑物垮塌被埋在废墟下近三十个小时的顾小鳕,都有着平常人物的诉求和习气。他们的成长故事植根于现实,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叫人信服。他们的形象是真实感人的,他们的经历催人泪下,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书里自然有小人,亦有罪人。小报记者欧阳至尊、房地产建筑商潘定安,甚至是副市长屈大雪,他们本应遭人憎恶的,却各有各的不得已。他们和那些后来成长为英模的人,虽各行其道,却恩怨交集。命运把他们扭在一起,结为一体。害人就是害己,救人亦是自救。写小说贵在体贴笔下人物,心存慈悲与厚道,探寻人性的幽微与纷繁。读这部小说,可寻见彭海燕的此番用心。

此作不可以所谓行业小说待之,其文学视界是深远而阔大的。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