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长沙雨花区“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会议召开。
红网时刻长沙3月1日讯(记者 胡芳 通讯员 陈文美 熊其雨)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3月1日,长沙雨花区正式下发《长沙市雨花区“营商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雨花营商环境25条”)。
“雨花营商环境25条”以“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整体推进、强化量化评价”为基本原则,着力营造更高效能的政务环境、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更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更优品质的城市环境。
着眼“一网、一门、一次”,“雨花营商环境25条”提出要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网上可办”向“全程通办”深化,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服务群众和企业,要带着感情与温度,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颗诚心办事、一声再见相送,让群众去政府办事有到家的感觉。”雨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梳理发现,“雨花营商环境25条”在“解决融资难”“减税降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创造营商环境雨花新优势。
“雨花营商环境25条”明确规定,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并提出了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建设诚信政府。
“首先要进行自我革命。对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进问题解决和改革深入;恪守诚信,兑现各项政策,提振企业信心和预期。”雨花区委书记张敏指出,优化营商服务环境要优化服务。抓实抓细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转变作风,着力办实事、解难题,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相关链接:雨花营商环境25条
(一)营造更高效能的政务环境
1.推进简政放权、让权。坚持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加大对街道(镇)镇、园区赋权力度,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坚决下放。大力推行简政让权,清理整顿变相违规审批,修订公布新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争取上级支持,在园区探索“先建后验”管理模式。
2.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标对表“四办”要求,聚焦法人事项办理,推进流程再造、效能革命,建立园区、城区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一次办”事项达95%以上,“网上办”事项达到100%。制定证明材料清单,对清单之外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建立企业、个人申报材料共享库,推动电子证照、批文等申报资料共享。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商事登记“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企业开办登记2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注销登记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试点推广企业注销全程电子化。
4.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全面推行“多规合一”在线审批、投资项目建设“一次性审批”,落实好五张审批流程图,压减前置审批条件和时限,工程建设项目行政确认类事项办理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5个工作日内完成。
5.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健全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
6.推动纳税便利化。拓展“电子税务局”办税功能,实现涉税业务“一窗”分类受理,实现一般性纳税当日即报即办,综合施策将企业平均办税时间缩短至96小时。
7.健全企业(项目)联系帮扶机制。深化联点帮扶制度,按照“片区为主、联点牵头、分级负责”原则,由县级领导、园区、街镇、区直部门组成帮扶小组,对67个重点项目、45家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并开展书面专项述职。 建立“企业(项目)服务日”制度,由企业开出问题清单,区委、区政府领导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街镇集中会商、现场交办,帮助企业解决手续办理、拆迁腾地、基础配套、信贷融资等难题,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加快推进建设。开展“大走访”活动,原则上每个季度走访不少于1次。
(二)营造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
8.加大“引进来”力度。创新智慧招商,推动土地、楼宇、厂房等招商资源数字化搭建、视觉化呈现、网络化传播,实现客商自主选择、自动匹配。实行外商企业入驻“双奖一全”制度,针对新入驻的外商企业实行中介人、投资主体双奖励政策,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零距离”全程协办服务。打造一批高标准示范楼宇,对示范性强、运营服务好的楼宇给予奖励扶植,对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项目)给予购买、租赁和装修补贴。
9.拓宽“走出去”渠道。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实增值税免征不退、海关简化归类报关等试点政策,对试点范围内供货商、外贸代理商推行“零租金入驻”,对采购商提供“一站式代理服务”,对拼箱组货企业提供物流补贴。借助农博会、东盟博览会、中非论坛等区内大型展会平台,助力企业国际化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对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经带动外贸项目以及跨境电商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10.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实施“财政科技投入倍增计划”,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激励企业加大技术攻关、成果运用力度,对年度研究与开发经费总投入区排名前十或年度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区排名前十的给予扶植奖励。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成立初创企业专家团,开展“转型升级专家行”活动,构建1+N网格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贴身服务。
1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一批限额以上现代商贸企业。落实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优质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完善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实行领导联系拟上市企业制度,落实企业上市扶植奖励政策,争取更多企业入库和上市。
12.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加大上门宣传、辅导力度,确保政策辅导100%全覆盖。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坚决杜绝征收“过头税”、提前征收税款等现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上申报困难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推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率试点。开展“黑中介”专项清理行动,重点查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等领域违规收费行为。
13.畅通企业融资渠道。配合金融监管部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两增两空”目标和流动资金贷款还本续贷等政策要求,支持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推广“银税互动”“银商合作”等服务模式。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壮大雨花经开区产业引导基金,探索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完善企业融资服务链条,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鼓励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14.着力解决“用工难”问题。全面落实省“芙蓉人才计划”、市“人才新政22条”等政策,在引进培育、创新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优化引才聚才用才环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帮助企业做好用工分析与对策研究,按岗定制人才培养计划,指导企业实现精准招聘。搭建线上、线下多种平台,组织“本地+异地”系列招聘活动,满足用人单位招工和引才需求。
(三)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
15.维护企业发展平安环境。持续整顿社会治安秩序,对影响企业家安全的盗窃、抢劫、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打击,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管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入打击涉企经济犯罪,突出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恶意阻工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企业反映集中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组织实施专项治理,深挖“保护伞”“关系网”,切实增强企业及企业家安全感。
16.加强企业发展司法保障。进一步规范执法司法,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超标的超范围采取财产强制措施、财产处罚过宽过重等现象发生,不轻易对涉嫌一般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加强涉企矛盾纠纷调处,兼顾债权保护与企业发展,对申请保全查封企业资产的案件加大调解力度,依法引导困难企业破产重整、清算,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加大涉企案件审执结力度,坚持简案快审、轻刑快判、疑罪从无,尽可能降低办案活动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严重影响企业、项目推进的执行案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17.提供企业发展法律服务。健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工商联(总商会)与法检两院联席会议制度、涉企诉讼对接机制、商会调解组织调解机制、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共同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推进律师参与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组建区律师服务团队,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常年派驻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探索在企业设立“流动维权岗”,协调解决企业法律服务需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对涉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浓厚氛围。
(四)营造更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18.建设诚信雨花。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兑现。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建立食品安全、金融信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19.优化产业政策。围绕“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转得优”目标,完善好运用好区“1+2+1”产业政策,培育更多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企业、亿元楼宇,让雨花成为企业投资创业的热土和发展壮大的沃土。
20.刚性兑现政策。创新打造涉企政策信息化平台,及时向企业精准推送各类政策信息,传递政策动态,解读政策意图。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申报,相关部门联合审核认定,区财政及时统一拨付,不折不扣兑现到位。
21.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建立企业诉求交办制度,对企业反映问题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限期办理。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探索建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鼓励支持优秀企业家在群团组织兼职。
22.设立雨花企业家学院。依托区委党校(行政学院)设立雨花企业家学院,打造成企业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平台。针对政府各项政策、模拟办事(办证、办照)程序等,每年免费培训至少100名企业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五)营造更优品质的城市环境
23.打造畅通城市。完善城区交通路网,推进紫薇路、景观路、川河路、官寺冲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洞和路、梓园路、同升湖周边道路等支路街巷改造;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畅通交通“微循环”;推进重点区域自行车道建设成环成网,打造一批人行道示范路。完善拥堵治理联勤联动模式,聚焦主次干道“堵点”“卡点”,加大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工作,营造车畅人欢出行环境。
24.改善居住环境。抓好“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全面完成64个“15分钟生活圈”、20个停车场、15个农贸市场、92.6公里自行车道、58.6公里人行道、1.2公里文化步道、1条健身步道建设。开展“名医、名科”建设,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东方红小学、圭星小学建设及长郡雨外扩建,新建10所普惠性幼儿园,依托雨花品牌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完善15分钟生活圈电子地图功能,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市民知晓率,轻松实现买菜、上学、看病、休闲、运动、停车等需求。
25.推进智慧治理。依托智慧雨花调度指挥中心,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科学决策、应急指挥、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和产业经济等大数据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持续抓好城市网格化治理,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人员力量下沉,进一步发挥网格化系统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