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首届“雷锋传人长沙榜样”表彰大会暨“雷锋家乡学雷锋雷锋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启动式在雷锋大剧院举行。
朱豫刚等10名同志获评“雷锋传人长沙榜样”。
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长沙儿女接过雷锋的旗帜,沿着雷锋的足迹,续写着当代雷锋故事。
红网时刻长沙3月4日讯(记者 田甜)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长沙儿女接过雷锋的旗帜,沿着雷锋的足迹,续写着当代雷锋故事。3月4日,首届“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表彰大会暨“雷锋家乡学雷锋 雷锋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启动式在雷锋大剧院举行,朱豫刚、刘习明、雷孟宣、周美玲、池凤英、许志礼、杨士泉、陈宋瑜、彭友良、张卫社获评“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
2018年12月起,长沙市组织社会各界从历年来涌现的各类道德先进典型中推选首届“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经群众推荐、逐级遴选、层层联审、网络公示投票、专家评审、综合评定等程序,市文明委决定,授予朱豫刚等10名同志长沙市首届“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称号。
今年,长沙将在全市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雷锋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除开展“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推评活动外,还将组织各类道德模范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和新时代“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并在广大未成年人中继续深入开展“续写雷锋日记 争当雷锋传人”活动等,持续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品牌,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相关链接
朱豫刚:用行动兑现生死承诺的“最美老兵”
朱豫刚,男,57岁。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他响应国家召唤,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战斗,身负重伤。战火纷飞中,面对浴血奋战的兄弟、战场上的生死相托——“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扫墓,要照顾牺牲者的家人。”朱豫刚牢记于心,放在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位,竭尽全力兑现承诺。34年来,朱豫刚风雨无阻往返于长沙和南疆边陲,每年清明节雷打不动准时给烈士扫墓,并精心照顾着三位战友的家人,这份承诺一直在延续、在传承。
刘习明:行医、行善路上诠释“三湘好医生”
刘习明,男,60岁。“医无德者,不堪为医”是刘习明多年来遵循的医训。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组织医院医疗队深入到贫困、偏远地区开展巡讲、义诊活动达80余次,为当地老百姓送医送药,开展科普讲座,援助贫困山区乡村建桥修路、在多所学校设立奖学金、在扶危济困方面慷慨解囊...30多年传承大爱,脚步未曾停歇。
雷孟宣:一辈子传递雷锋精神的使者
雷孟宣,男,86岁,中共党员,湖南省雷锋纪念馆首任馆长。1966年参加了湖南雷锋纪念馆的筹备工作,1968年雷锋纪念馆建成开放后,他继续负责宣传接待工作,历任副馆长、馆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三十多年来,他潜心学习、研究、宣传雷锋精神,编写了《光辉的榜样——雷锋》《雷锋与雷锋纪念馆》《雷锋日记》等资料,撰写有关文章50余篇发表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常年坚持外出做学雷锋报告达2000余场。雷孟宣的一生,把雷锋精神融入身份、融入事业,并用一辈子践行、传承雷锋精神。
周美玲:雷锋故乡的新时代好少年
周美玲,女,15岁。2015年5月21日,在一辆飞驰而来的大货车下,她救下了一个3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安然无恙,她却身受重伤。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长沙市雷锋式美德少年等称号。面对荣誉,周美玲并没有就此止步。在中学期间,她连续3年担任“美玲志愿服务中队”队长,带领同学们到敬老院慰问、进社区保洁,为贫困同学举行爱心募捐。她为全区中小学生树立了榜样,感染着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与她一起,在成长道路上崇德向善,养成优良品德,做新时代好少年。
池凤英:热心公益,社区绽放最美夕阳红
池凤英,女,72岁,退休党员,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志愿者。自2002年退休以来,她牵头成立的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慈娭毑”乘务岗,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贫困学子捐款助学,为清洁工捐衣赠物,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和残疾儿童。她调解纠纷70余次,个人志愿服务近3000小时。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长沙市十佳学雷锋标兵……古稀之年的池凤英,用自身行动发挥着光与热,用爱与奉献传递着正能量。
许志礼:无婚约照顾瘫痪妻子20余年
许志礼,男,55岁,岳麓区含浦街道农民。1992年4月26日,许志礼与未婚妻黄翠云遭遇车祸,黄翠云双下肢瘫痪。出院后,许志礼将她接回了家中。没有一纸婚约,他依旧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妻子20多年。两人共同领养的女儿脸上有残疾,为了让女儿乐观生活,他拿出毕生积蓄为女儿整容。许志礼的乐观和积极感染着身边的人,生活虽然清苦,这个家庭却每天欢声笑语,也成为邻里佳话。“模范爱人”许志礼,用一生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模样。
杨士泉:扶贫帮困不忘初心的“小蜜蜂”
杨士泉,男,47岁,中共党员,天心区政协委员,天心区暮云小蜜蜂志愿者协会会长,省志愿者服务组织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他开始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爱心支教、关爱老人等方面不遗余力,十余年来其团队所奉献的爱心资金超过600余万元,其个人累计捐资400余万元,并将自己一栋8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改造成了服务基地。他扶助困难家庭10余个,帮助的未成年人700余人、老人30余名。多年来,杨士泉像小蜜蜂一样撒播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目前,协会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正式志愿者700余人,每年开展志愿活动200余场、服务对象8000余人次的规模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营的社会组织。
陈宋瑜:大山深处的“掌灯人 ”
陈宋瑜,男,63岁,乡村教师。1977年,陈宋瑜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他主动请缨来到檀树小学,坚守山区学校三十多年。为了培育好山区的孩子,他潜心教学,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推出的《山区复式教学法》等教学经验倍受好评。他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学生,三十余年来,先后为42名学生垫交学杂费两万多元,将40名边远年幼学生带到自家餐宿却分文不收。这位大山深处的“掌灯人”,几十年如一日,翻山越岭为莘莘学子们传递着光明与温暖,只为让知识照亮大山,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彭友良:一路与“雷锋”同行的“微笑哥”
彭友良,男,40岁,长沙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蓝的雷锋车队”一名司机。从事“的哥”工作近20年来,他坚持优质服务,礼貌待人,被乘客称为“微笑哥”。2009年,他与五名的哥一起,自发组织成立了长沙市第一支学雷锋车队——“蓝的雷锋车队”。从此,他把帮助他人从乘客延伸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爱心助学、爱心送考、义务献血、免费接送困难群众、保护环境、捐助灾区、助残扶残......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在更远更偏的山区,彭友良带着他的的士和队友们一起沿着雷锋的足迹,车停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与雷锋同行。
张卫社:医者仁心 危重孕产妇的“天使”
张卫社,女,54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产科主任。24年来,张卫社每天工作15小时,长年累月,始终坚守在产科临床第一线;每年门诊量达6400多人次、手术300多台、拯救1000多位高危产妇;2012年起,她在湖南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孕产妇危象早期识别与规范化诊治学习班”网络平台,连续6年举办学习班,每年培训500余人次,培训课程向全国联网的100多家医院直播,每年有2000多名基层产科医务人员从网上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不管工作多么繁重,患者病情多么危急,她的温声软语、急人所急,她是病人的希望,更是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