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谭倩 通讯员 陆意 衡阳报道
“叮”。一声短信提示音响起,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中平村刘泗屋组低保户宋家辉的低保救助金已经顺利发放到账户上。这是蒸湘区民政局每月按时为宋家辉发放的一笔兜底保障金。
和宋家辉一样,还有许多贫困群众除了每月领到低保金外,还可以享受到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如今,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鼓起了脱贫致富的勇气。
宋家辉是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据介绍,他本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妻子去年动过大手术,两人皆需长期服药,女儿刚毕业,儿子还在上中学,全家人的生活就靠他一个人操持。得知这个情况,2018年4月,蒸湘区民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纳入三类兜底低保保障对象。“他们家现在日子过得艰难,两个大人都疾病缠身,属于典型的因病返贫。现在好了,每月有点低保金糊口,也让他少了些后顾之忧去找其他的事做。”宋家辉的结对帮扶人告诉记者,如今,他不至于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自己还能种点葡萄补贴家用。
在脱贫攻坚战中,民政兜底是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蒸湘区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职能,用好用活民政政策,积极实施低保、五保兜底,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力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确保在兜底脱贫工作中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一户不少、一人不落。”
该区民政部门首先提标低保,并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符合条件,互相纳入”的原则,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政策的农村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人员,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
为了保证低保救助对象得到“精准”兜底,去年,蒸湘区成立了全面清理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联合认定联席会议,对实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进行分类保障。对原则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年复核一次,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半年复核一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其他低保对象每季度复核一次,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选出,重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
同时,该区民政局采取有效措施,在做好困难群众低保、五保兜底的基础上,加大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政策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贫困家庭缓解教育、就医、住房等生活困难问题,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现象的发生,为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