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27日讯(记者 刘秋平)给你10年时间,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位92岁的老人花费10余年时间,手写超100万字,基本完成了30余万字的《萍乡电瓷发展经》一稿。他就是江西省芦溪县上埠镇的刘良元,一位曾在萍乡电瓷厂工作30多年的老职工、曾经的萍乡电瓷厂厂长。
4月27日,2019全国融媒体看江西采访团走进萍乡电瓷老厂,见到了这位不甘平淡生活、力求发挥余热的老人,现场倾听了他的故事。
“1905年,萍乡电瓷厂诞生,百年电瓷产业由此奠基。1910年,中国举办南洋劝业赛会,萍乡瓷器是江西馆展出的重点。1938年因抗战,原设在景德镇的江西陶业管理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和江西省立陶瓷职业学校迁来上埠,芦溪电瓷产业第一次实现规模化生产;1958年厂名第一次更名为‘萍乡电瓷厂’,1962年成为全国电瓷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有1个总厂、6个分厂,职工最多时3600多人,产品销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萍乡电瓷厂的发展史,刘良元如数家珍, 言谈中思路清晰。
《萍乡电瓷发展经》以萍乡电瓷发展为题材,主要记述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电瓷厂的时代变迁,包括生产、管理、技术、人物、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大事小事,再现了萍乡电瓷产业的光辉岁月。全书历经12年,前后11稿,全部手写,书中还包括刘良元多年来收集的一些资料,也包括一些其他途径获得的文史资料,最后一稿约30万字。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编辑:廖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