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丨长沙“智造”统领产业转型 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05-10 08:16:02 中新社 编辑:何冰
字号:

中新社长沙5月9日电 (付敬懿)全球首个环卫智慧机器人作业集群“上岗”;中国首条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智慧公交”试运行;10万元(人民币,下同)拥有一颗小型卫星……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的长沙,一款款“黑科技”秀出智能制造的强劲实力。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制造业在经济格局中占比重近四成的长沙,正依靠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城市走向“智造之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统领,就是把智能化渗透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指出,通过智能制造,长沙工程机械等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重回历史最好水平,一些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新载体也不断涌现。

2015年,长沙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在“顶层设计”引导下,率先开展智能制造示范点,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为推动智能制造提供充足动力。相继出台的多项政策,让智能制造在长沙各个领域深度融合。

走进三一集团18号厂房,焊接、地板总成、打胶等“机器人同事”随处可见,每个工位当前该做什么都由程序说了算。三一重工副总裁刘华说,车间工人总数缩减四倍,人均效率却提升了四倍。“人少、产量高、质量好,是智能制造企业的标配。”

由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打造的“工业云平台”,能为企业智能化提供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模块和服务。三年来,数以万计的企业“上云”投入智能制造的浪潮中。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院长李仁介绍,截至2018年底,长沙上云企业突破3.7万家。

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让长沙传统产业“换道超车”,从“制造”走向“智造”。据统计,目前长沙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数量达到27个,总数居中国省会城市第一。

智能化改造倒逼制造企业加强研发、技术创新、流程再造,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智能化的渗透,也推动长沙信息化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深度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激活一批新兴业态。

中国模拟场景最多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无人驾驶的巴士遇灯缓缓刹车、自动转弯,自动变道停靠公交站;互联网产业营收五年突破900亿元,企业达2.6万家;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在长沙投入应用……智能制造创新生态体系,引领长沙形成新的产业氛围。

智能化是成体系的创新,长沙智能制造要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最大的“坎”是创新。湖南正下大力气解决缺核心技术、缺高端人才、缺高端装备的问题。

在湖南大学,围绕“中国制造”和“制造强省”战略,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能与机器人领域复合人才的机器人学院于2016年成立。这所学院还没有固定教程教材,在校内进行二次招生,集合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学生一起从事研究和创新。

“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跨界创新。”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颜亮介绍,学院鼓励学生组建机器人产品创业团队,构建起“教、研、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科研成果输送出来,服务于地方经济。

人才和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长沙“人才政策22条”“科技1+4”等含金量高、受惠人才多、支持体系全的人才政策体系,让两年来新落户的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不断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留住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

2017年,长沙再次出台《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建设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胡衡华说,长沙发展智能制造有基础、有机遇、有条件。未来,长沙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协同共生,让智能制造的种子能够在长沙生根、开花、结果。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