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能做什么?小学生答:能买一本作业本。中学生答:能买一个包子当早餐。老年人答:能买一个西红柿打汤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在湖南省靖州县城渠阳镇排林巷、打油街等地,居民们却说:一元钱在梁老的手推剪下,能剪一个漂亮的发型。
梁老名叫梁志高,是靖州县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6年6月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50多年坚持,只因无意一剪
梁志高系湖南省隆回县人,今年78岁,1961年从隆回县来到靖州排牙山林场。当上了林场第一批工人,从事过护林、营林、放映、农村等工作,1992年退休。
一名林场工人,怎么学会理发手艺?问起此事,打开了梁老的话匣子。原来,他的理发手艺还是1964年在林场从事护林期间一次“帮小忙”中不经意学会的。那时刚成立的林场总面积20多万亩,与7、8个乡镇交界,境内外人数达3千多人。当时条件相当困难,不管是单位同事,还是林场周边的大人、小孩们,理一次发,都比较困难。但又都需要理发,可谁都不会理。一天一名同事,拿来了一把推剪请他帮忙打理一下,虽然年轻的梁志高心里没底,在同事的怂恿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别别扭扭但认认真真地帮同事理完了发。没想到,“顾客”竟十分满意。
梁志高会理发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几位同事主动找上门来,这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但凭着自己的悟性,还是让同事满意而归。也就是这不经意的第一次成功,很受鼓舞,信心倍增,他决定继续扩大“战果”。他从林场领取了一套理发工具(当时林场每个护林员配备一套为群众服务的工具),开始一边看护着林子,一边携带这套“宝贝”在林场同事和周边村寨农民之间让自己“练练手”。
时间长了,梁志高的理发手艺也越来越精湛,并练出了一套不洗头发却能剪出完美发型的绝活。随着与同事、农民感情的加深,他的义务理发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义务理发,用坏了50多把手推剪
一把手动推剪、一把剃须刀、一把胡刷、一把梳子、一条围布、一个布袋……。这几样简单的工具,就是梁志高成为“理发师”后全部装备。
“今年是第54个年头了。”说起理发,梁老显得很是自豪,也很有成就感。自从那次“帮小忙”中不经意学会理发,义务理发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周边街坊邻居、学生小孩,甚至青年小伙都成为了梁志高的服务对象。
春秋冬夏、寒来暑往,梁志高的服务大门都是大大敞开,只要有人需要,他都有求必应。据梁志高的老伴说,梁老50多年来帮助理发的人数超过了3万多人次,用坏的推剪就有50多把。
对一些腿脚不灵便、生病的老人,梁志高还提供特殊待遇,主动上门免费服务。
前几年,一直享受梁志高义务理发的老李生病瘫痪在床后,无法同以往一样来理发。梁志高就主动上门服务,并叮嘱其家人,只要老人需要,打电话给他,他随叫就到,梁老义务帮老李理发直到其去世。像这样主动上门为生病残疾人义务理发的次数就达百余次。
万凤爱是梁志高家中的“老顾客”。家境贫困的万凤爱还需照顾一个生病的儿子,梁志高长期帮他们母子义务理发。“梁老为困难群众理发分文不取,我今天来给梁老送点东西,天冷了,我要梁老注意身体啊,只有身体好,才能继续帮助我们。”
只收一元钱,十七年没有“涨过价”
1999年以前,梁老给人理发全是免费的,后来全家搬进了县城,服务对象都要求他收一点理发费,不然“很不好意思了”,梁志高这才开始每人象征性地收费1元,十九年了,至今没有“涨过价”。
对此,有人不理解:义务理发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说,万一理不好还会落埋怨,图什么?梁老道出了心声:理发不仅让他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幸福,获得了健康,而且每次理发都是一次创作,欣赏作品会给自己以满足和愉悦。五十年间,虽然不是每件作品都令人满意,但大家都很包容,从来没有人为了发型不理想而责怪过他。
如今,不管在排牙山林场周边村寨,还是在飞山社区排林巷,梁志高都是乐于助人的“名人”,只要提起他,大人、小孩无不伸手“点赞”。
“只要动得了,就坚持帮人理下去”。每当有人问起梁志高什么时候“退休”,他总是坚定的回答。
“爱心,从‘头’做起!”这也是梁志高帮助他人理发的理由之一。每天傍晚出去散步时,都会有熟悉的和陌生的人跟他打招呼,他觉得生活在这个小城、这个世界,自己充满了幸福。
“一个平凡的人,一颗博爱的心,做着不平凡的事”生活中梁老就是这样的人,他将无私的爱默默地奉献了五十多年,把温暖送到需要的人心中,把“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