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看湖南|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攸县党员志愿者引领文明实践

2019-05-20 18:57:19 湖南文明网
作者:余艺 编辑:刘威成
字号:

视频来源:湖南文明网 后期 余艺

编者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

湖南省全面实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各试点县有何有益探索?基层有哪些“实”与“新”?湖南文明网、红网推出“文明实践看湖南”系列报道,记者将奔赴15个试点区县,对湖南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县进行全景式扫描。

第七站,我们走进株洲攸县。

湖南文明网记者 余艺 株洲报道

志愿者带领村民学习太极。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攸县联星街道开设“时间银行”,志愿者可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在志愿者超市进行日常用品兑换。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知道这边在搞活动,我特意过来看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淳朴的节目。”村民李大姐所说的精彩活动,是5月13日攸县文旅广体志愿服务队在“攸悠我行”平台上发布的项目,吸引了众多志愿者报名参加,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场接地气的文体活动。

2019年3月底,攸县推出“攸悠我行”APP,自上线以来共建立1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7支乡镇志愿服务队,还有县直单位志愿服务队、社会团体志愿服务队、村(社区)志愿服务队等,共322支队伍。截至5月16日,网络平台共收到237条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员居多的在线注册人数达到8903人。

作为湖南省13个试点县之一,攸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通过推行文明实践终身积分制度,对全县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积分情况进行管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分层分级进行礼遇褒奖,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的“新路子”。如今,在攸县,党员志愿者引领文明实践已蔚然成风。

一呼百应 “积分制”让志愿服务“积”少成多

志愿者参加完志愿服务项目后扫码签到。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太难了!现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很难抢到名额了,基本上半个小时之内就报满了,但是我还是经常关注有哪些活动需要摄影志愿者,不是为了积分,我是真的很想用镜头记录那些精彩瞬间。”刘志强是一名51岁的摄影爱好者,5月15日,他刚参加完一场走进特殊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扫码二维码完成签到后,手机平台上显示加上两分。目前,他累计积分达到92分,是攸县志愿服务积分排名第一人。

刘志强所说的积分,其实有两种不同的模式——项目制和案例制。项目制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发布项目开展活动,按时间积分。比如,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每小时积1分。案例制是指不能以时间为量化标准的志愿服务,按案例积分。比如,无偿献血、捐款捐物等,一例一积分。

5月14日晚,老年文艺志愿者为市民带来一场街头音乐会。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今年以来,攸县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形式开展志愿服务。目前,开展各类实践活动200余次,参与志愿者1.3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达1.2万小时。

一步之遥 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新”心相印

记录册上记录着石羊塘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详细内容。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创新无处不在,文明实践亦然。志愿者的踊跃参与,除了平台报名名额供不应求,线下活动也如火如荼。如何让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必不可少。通过前期走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攸县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做大家需要的服务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想是很想拍,但是去外面又不方便,志愿者上门为大家拍照,我们都挺高兴的。”今年90岁的王礼中老人,是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生活节俭的他很少留下照片,志愿者们能来到家门口为自己拍照,令他十分高兴。

志愿者为酒埠江镇八九十岁的老人上门拍照留念。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攸县酒埠江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调研的时候发现有些老人,特别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有这个心愿,想照一张好点的照片,百年之后给子孙留个纪念,我们就和县里摄影协会商讨,决定开展此项活动。

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因受交通和身体等条件限制,一些普通的心愿往往难以达成。为此,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党员和干部做好文明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年度文明实践积分达到30分,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的前置条件。其中,石羊塘镇党委政府提出“两进两见”为主题,‘两进”即“进屋场,进庭院”,用最直接的方式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两见”即“晚上见,周末见”,利用最高效的时间点为群众服务。

新项目、新做法,层出不穷;爱之心、心连心,心心相印。

一席之地 垃圾场“变”文明“舞台”

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沙坪屋场掠影。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一条有着江南小巷韵味的柏油沥青路,路两侧房屋林立,房子的外墙上都有巨幅彩色画卷,苍郁的古樟下,老人们交谈甚欢,初次走进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沙坪屋场,这是它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以前这块坪还是垃圾场呢,现在已经变成可以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地了,之前,我们都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大多都用来打牌了,自从有了这个小广场,大家牌也不打了,时不时就过来跳跳舞、下下棋。”沙坪屋场村民刘大姐告诉记者。

村民家门口垃圾场成为“小舞台”。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记者 彭团 摄

攸县以“中国好人”夏昭炎与妻子的探索为蓝本,2017年铺开在农村百姓家门口建设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的“门前三小”工程,小广场用于文体健身,小书屋用于书籍借阅,小讲堂用于基层宣讲,这些文化阵地由村民小组自主申报,政府配送相关器材、设备、图书等,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

现在,攸县已经分级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机构,将文明实践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据攸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喜兰介绍,攸县将以“健脑、强身、富民”为内涵,通过两年时间,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00个,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相关新闻

文明实践看湖南|志愿者眼中的文明实践:就像有了娘家

文明实践看湖南②|60天,这里400户农家用上了新厕所

文明实践看湖南③|一起赶集去!听听快板里的文明味儿

文明实践看湖南④|在桂阳乡村,好人志愿者唱“主角”

文明实践看湖南⑤|宁远“刮”起文明乡风 助推乡村振兴

文明实践看湖南⑥|一个农产品代销店背后,藏着3个志愿者的故事

来源:湖南文明网

编辑:刘威成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