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下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2019-05-24 15:53:26 红网
作者:黄刚 编辑:文建美
字号:

LC0A9366_wps??.jpg

桃源县观音寺镇舒溪村富硒皇菊产业基地。

LC0A8977_wps??.JPG

桃源县牛车河镇三龙村七星椒产业扶贫基地。

??   ????_wps??.jpg

桃源县沙坪镇茶农在选茶。

072A2936_wps??.jpg

桃源县观音寺镇万阳山村的贫困户养蜂致富。

红网时刻记者 黄刚 桃源报道

地处湘西北的桃源县,县域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683户57726人,贫困村66个。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上使劲发力,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县已脱贫48825人,66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查底子、找原因,贫困对象区分“三类”

要扶贫,先查底。贫困对象识别工作,是扶贫最为基础性工作,也是重难点工作。

桃源县把精准识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用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加以推进。扶贫工作开展之初,桃源县就按照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反复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每年的动态调整,都要到村到户实地核查,确保贫困对象底子清。

通过反复调查摸底,桃源县把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力户、弱劳力户和无劳力户。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劳动能力较强的有10491户、34649人,劳动能力较弱的有6157户、17195人,无劳动能力的有3035户、5882人。其中因病致贫6689户、18683人,因学致贫437户、1539人,因残致贫1101户、2832人,缺乏生产经营技能致贫2732户、8725人,缺少发展资金致贫1900户、5782人。

压担子、寻出路,政策落实注重“三扶”

精准识别后,下一步就是下“方子”,做到精准帮扶。结合“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和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发展需求,做到了一手资料详实、基本情况清楚、帮扶有方向。

桃源县牢牢把握“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根据区分的三种不同类型户,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针对劳动能力较强贫困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训就业上进行帮扶,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脱贫。针对劳动能力较弱贫困户,采取就近安排护林员、河道治理员、保洁员、门卫等劳动强度与贫困户身体相适应的公益性岗位、特殊岗位,参与产业发展分红等方式给予扶持。对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由县民政部门负责兜底保障,实行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据统计,去年全县结对干部走访贫困户均在4次以上,为贫困群众协调解决具体问题25300多个;全县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32个、集中安置5791人,危房改造3105户,教育支助7602人、发放补贴1400多万元,无因贫辍学生,安排公益性岗位780个,兜底保障10275人,落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5875人、发放补助200多万元。

想法子、拔穷根,脱贫质量聚焦“两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桃源县把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构建贫困户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重中之重,盯紧劳动能力较强且具有强烈脱贫意愿的贫困人口,聚焦“两业”建设(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精准发力,做到了帮一人脱一户,兴一业带一片。

桃源县重点扶持发展富硒稻米、油菜、柑桔、红薯、皇菊、茶叶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入股分红、合作联营、订单生产等运作模式,搭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桥”。

同时,根据贫困户的发展需求,将缺生产技术或就业技能的贫困户纳入就业扶贫计划,积极开展“两后生”、农村致富带头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增强致富本领。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