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在驻津巴布韦大使馆进行霍乱防治知识讲座。
湘医扶孤的大爱之举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红网时刻通讯员 蔡斌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在津巴布韦的医疗湘军中有这样一个内科医生,他正值壮年,舍下国内良好的工作环境、离别牵挂的家人,告别稳定的生活,奔赴到遥远的非洲大陆,成为了一名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医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他说:“走出国门,我就是中国名片,是中国医生的代表,我要对得起胸前的五星红旗。”他就是中国第16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副队长陈劲松。
陈劲松是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2018年6月作为我国第16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赴该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抵达后不久,恰逢该国大选,陈劲松被组织选派为中方国际观察团的唯一的随行医疗保障人员,为中国的外交使团提供医疗服务,陈劲松尽职尽责的医疗保障工作得到了我国外交人员的高度认可。
以医者仁心浇灌中非友谊之花 展大国担当
作为第16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中唯一的内科医生,陈劲松承担着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救治,兼顾传染病、急诊、儿科、皮肤科工作,正常工作日在津巴布韦大学附属帕雷仁雅塔瓦医院从事内科学临床和教学工作,业余时间给当地中方使馆、中资企业、华人商会授课,培训医疗救护知识,救助孤儿,热心慈善事业。
由于当地缺医少药,在津巴布韦的365天里,医疗队员们最大限度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班做医生,下班学习英语和当地语言,做好培训课件,周末参加健康教育、义诊等公益活动。
2018年10月初,在与津巴布韦商会的交流中,陈劲松了解到当地有个5岁小女孩得了一种怪病,全身的手脚皮肤像戴了一层“盔甲”,由于家境贫寒,患病两年来一直没钱医治,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陈劲松详细了解了患儿的情况,并利用远程会诊系统与湘雅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取得联系。
经过多方视频会诊确诊为弥漫性掌跖角化病,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发病机制目前不明,因为患儿家中贫困,所在地交通不便,陈劲松代表中国医疗队赠送药物免费给其治疗,在李曼娟、郭东、彭艳三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辗转数百公里把药物送到患儿家中,经过50多天的治疗,患儿病情已经得到控制。
“我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津巴布韦人民及当地华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巩固中非友谊,体现中国的国际担当和大国形象。”陈劲松在谈起援外工作时说。
做传播健康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使者
“如果说在国内我们更多的是履行好一个医生的职责,在津巴布韦,我们还要努力成为一个传播健康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使者。”在工作之余,陈劲松与16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的队员们一道积极传播健康知识,通过深入中方使馆,企业,社区,孤儿院,学校等地讲座、义诊,把健康的种子洒在津巴布韦的土地上。
2018年9月,津巴布韦爆发了严重的霍乱疫情,为提升疫情处理能力,9月18日,陈劲松应我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的邀请进行了霍乱防治知识讲座,并在大使馆的组织下在当地宣传霍乱的防治知识,使馆还向津方提供了现汇和医疗物资等援助,为津巴布韦有效控制霍乱疫情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2018年9月的一次周末文化活动中,陈劲松等医疗队队员了解到津巴布韦荷萨娜爱心妈妈孤儿院有一群身世可怜的孩子,从此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中秋节、圣诞节等节日亦或是有空的周末,陈劲松等人都会带着饮料、水果、零食等物品驱车50公里来到孩子们身边,陪他们聊天,玩游戏,此外还会定期带上医疗器械,药品,前往孤儿院给孩子们进行义诊,对孤儿院患病的孩子们进行健康帮扶,定期体检,并为每一个孩子建立起健康档案,通过陈劲松等医疗队队员的努力,孤儿院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渐渐地,湘医扶孤的大爱之举在当地广为传颂,传为佳话。
授人以渔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好当地医务人员,提高津巴布韦自身的医疗水平是每一个医疗队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内科,针对高血压、冠心病,陈劲松根据国际上最新的指南,结合当地实际,协助医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处置流程,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
此外,陈劲松在“高血压及心脏病防治”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及院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中与津巴布韦医生面对面交流,传递中国治疗理念和方法,增进了解,互相提高。
在日常的工作中,陈劲松将教学医院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当地,积极带教,“手把手”教年轻医生从最基本的手术操作开始,循序渐进,使其最终能独立完成手术。通过带领津巴布韦医学生教学查房,指导其进行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为年轻医生开展教学讲座等一系列的手段,培养当地年轻医生临床能力,逐渐将援外医疗模式从“帮扶”向“指导”过渡,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正是无数个像陈劲松一样,一批又一批的湖南援非医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了中非友谊桥梁,让湘非情历久弥新,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