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整理报道
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非洲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赞比亚一直怀有特殊友好感情,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的号召,吉林农业大学与赞比亚大学在农业合作、科技兴农战略上达成合作意向,促成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赞比亚成功落地。
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国援建非洲国家的首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省包国”对口援建框架下,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承担,吉林省商务厅指导,吉林农业大学具体负责实施。
资金:总投资1000万美元,灵活多样筹集
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总投资1000万美元。2009—2011年是项目工程建设期,2011年移交赞比亚政府;2012—2015年是项目技术合作期,由吉林农业大学主体运营:2015年至今是项目自主运营期,由吉林农业大学与赞比亚大学运营。
项目资金主要通过国家援款、学校投入、自主运营、项目支撑等模式筹集。吉林农业大学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示范中心人员的工资及援外补助。示范中心通过产业化发展、多种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收入再用于示范中心的基本运营。同时,吉林农业大学通过申请各类项目,如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盖茨基金会三方农业合作项目,“10+10”合作项目,南南合作项目,玉米粉加工厂项目,援外培训项目等,用于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
运营:科研、培训、推广三管齐下
示范中心引进玉米优良品种60余份,春小麦优良品种30多份,大豆优良品种104份。1份玉米品种和1份小麦品种通过赞比亚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准许在赞比亚商业化推广种植。建立了“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2012年8月起,受赞比亚教育部、农业部及地方政府等委托,吉林农业大学30余名专家教授与赞比亚大学有关专家,举办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谷类和豆类作物种子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蔬菜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本地鸡养殖技术等专题培训班55期,累计培训中小农场主、农民、农业技术人员、青年企业家创业联盟成员1183人次。
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食用菌科研团队”在示范中心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专题培训班30期,累计培训中小农场主、农民、农业技术人员300人次。
2012年起,示范中心免费为赞比亚大学建立了食用菌、玉米、大豆、小麦、蔬菜等示范基地3个,为赞比亚大学农场完成了80公顷小麦、200公顷大豆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并通过现场指导培训农场职工50名。
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食用菌科研团队”选派技术专家组在赞比亚农业部副部长带领下赴赞比亚各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当地建立食用菌示范农户100户,累计推广惠及小农户达500户;为示范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咨询服务,协助建立出菇房,每年每户增收500美元。
效应:助推赞比亚农业现代化,可复制推广
示范中心推进了赞比亚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了采用更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赞比亚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同时,示范中心为赞比亚培养了一批畜牧业和农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オ,为赞比亚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做出了贡献。
示范中心通过多样化经营、技术升级和示范推广,帮助当地小农户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促进了赞比亚经济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增加了生产性就业。
示范中心的建成和使用,成为中国与赞比亚在农业科技、教育及贸易领域友好合作的桥头堡,成为中赞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典范。非洲各国农业资源十分充裕,农业发展潜力无穷。吉林农业大学非常希望在该领域与非洲其他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复制推广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为非洲各国提供实用性农业技术培训及技术支持,促进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东道国的农业科研水平,促进东道国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