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布纱绣里找寻春天——邵阳土布纱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邹桂花

2019-06-07 10:04:11 红网
作者:戴瑾昕 周志斌 刘恩权 编辑:姜姿
字号:

111.jpg

邹桂花(左一)在指导雷应姣绣花。

红网时刻邵阳6月7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周志斌 刘恩权)质朴的土布上,一朵梅花便迎来了春天;古拙的钱包上,几朵待放的荷花等待着夏日的清凉。6月5日,邵阳土布纱绣传承人邹桂花从银川载誉归来。在双清区魏源文化市场的“经纬湘绣艺术馆”见到了邵阳土布纱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邹桂花,邵阳土布纱绣散发的浓郁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邵阳土布纱绣,俗称“绣花”。土布经过草本植物染成蓝、白、红、黑等颜色后,制成床上用的大喜布、民族服饰布,这些布料再加工成鞋子、帽子、提包、袖套、围兜等其他的生活用品。为了让这些生活用品更具美感,妇女们便在布面绣上美丽的图案。

IMG_2653_???.jpg

邹桂花在土布上绣花。

下岗女工承袭祖业

邹桂花今年40岁,人如其名,像一朵朴实淡雅的桂花。1997年,她从邵阳一技校工艺设计专业毕业后,先是在邵阳汽配公司工作两年,后来不幸下岗。邹桂花没有过多怨言,遵从爱好,在一个画室呆了7年,一边学绘画、设计等技艺,一边思考着新的出路。邹桂花的祖上以绣花为业,天资聪颖的她七、八岁便跟奶奶和妈妈学会了绣花。那些散落在鞋、桌布、围裙、帽子上的花朵和图案,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在习绣的过程中,一颗种子在幼小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绣花师,让更多的人欣赏自己的绣花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长沙参观了一场湘绣展览,被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湘绣作品所感染。久久彷徨的心豁然开朗:自己有苦练多年的绣花技艺,何不朝湘绣行业进军呢?

2008年,经过两年的湘绣技艺学习,在没有过多精心准备的情况下,邹桂花的“经纬湘绣艺术馆”悄然开张了。生意一直不瘟不火,但尚能养家糊口。对于一个视绣花为生命的人来说,这已经足够。在制作经营好湘绣作品的同时,一丝不安始终在邹桂花心头萦绕,久久不能散去。那就是机绣逐渐取代了手工刺绣,邵阳土布纱绣日渐式微,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这可是祖上世世代代为之献身的事业啊!

IMG_2615_???.jpg

土布单肩背包上的绣花。

传授技艺矢志不渝

邹桂花出身于土布纱绣世家。明代时期,邹氏先祖由湘西迁入现在的湘乡涟源李子凹地段,常年制作土布纱绣;清光绪年间邹桂花14代祖先迁入洞口县高沙镇,开染织厂,制帽,制衣,绣花。新中国成立后,邹桂花的妈妈曾玉金得到奶奶黄了凤的指点,精于在衣物、鞋帽上绣花。邹桂花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古老的绣法上推陈出新,增添了实用性和观赏性。

邹桂花潜心钻研土布纱绣技艺,手艺日益精进。这其中付出多少艰辛汗水,只有她和工作台知道。经她手绣出的作品,针脚缜密,构图新颖,艺术底蕴深厚,深受一些爱好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赏识。为了将这一手艺传承下去,她先后在市聋哑学校和双清区开办培训班,共培训300余人,亲手传授数十人。女儿龙洁,现为在校大学生,深受母亲熏陶。5岁开始学习绘画,10岁跟随邹桂花学习刺绣,15岁协助邹桂花创作《轮回》并获奖,18岁能独立创作。另收弟子几名,经邹桂花倾心相授,技艺娴熟。今年4月,双清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将邵阳土布纱绣项目列入保护名录,申请将邹桂花确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她始觉一丝欣慰。

为促进土布纱绣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邹桂花还与市残联合作,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基地,先后解决或介绍工作10余人。41岁的雷应姣是一名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经市残联介绍在“经纬湘绣艺术馆”工作,月收入1200余元。“邹总非常和蔼可亲,我们有不懂的,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我。等学会了技术,我也想开土布纱绣店,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当问及邹桂花及以后的打算,雷应姣如是说。

IMG_2576_???.jpg

邹桂花在展示绣花钥匙包。

创新引领再启征程

十余年来,邹桂花的作品因做工精细、构思精巧在全国各地屡获大奖。《太阳花》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秋韵》获2016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7年,《赶牧图》《秋韵》入展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展。2018年,邹桂花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申办了经纬湘绣艺术公司、绮兰绣坊及邵阳绮兰纱湘苗绣研究所,不断研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产品,深受顾客的欢迎。她同时招收徒弟,教习土布纱绣技艺。本次在银川斩获首届“赏石艺术” 文化旅游博览会暨“一带一路”妇女手工创业创新项目成果展特等奖,带去参展的土布纱绣大单肩包、摆件等大受欢迎,被抢购一空,这是邹桂花始料未及的。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我一定尽自己的力量将邵阳土布纱绣技艺这一代表祖上荣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承下去!”面对镜头,邹桂花眼里亮着坚毅的光。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