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看沅陵:“景区带村”结硕果 文化赋能未来可期

2019-06-15 09:14:21 红网
作者:何超 编辑:李丽
字号:

借母溪景区.JPG

沅陵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1.jpg

龙兴讲寺研学游。

酉水风情画廊.JPG

酉水风情画廊。

红网时刻记者 何超 沅陵报道

清秀的沅江水穿城而过,森林秘境借母溪养在深闺,“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二酉山书香弥漫,世界最古老的书院——龙兴讲寺底蕴犹存,15万亩碣滩茶园披上绿毯……细数沅陵的美,从文化积淀到旅游禀赋,可见一斑。

文旅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沅陵一直在探寻“诗和远方”的和鸣。从举办2016年湖南首届春季乡村旅游节激活“景区带村”模式,再到举办碣滩茶文化旅游节,做足茶旅一体文章;文化和旅游始终如影随形,昭示沅陵文旅融合前景可期。

“景区带村”,激活旅游扶贫

美得让人心痛,曾穷得让人揪心。如何把美景化作脱贫动力,沅陵有妙招。以借母溪为窗口,发展乡村旅游;以碣滩茶为品牌,探寻茶旅融合;沅陵走出了特色的生态发展道路。

借母溪乡北融张家界,西接凤凰,距离张家界车程不到1小时。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大湘西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得天独厚。2016年3月,湖南首届春季乡村旅游节在沅陵县借母溪举行,“景区带村”的模式乐了游客,火了乡村,富了村民。当年,沅陵接待游客336.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20.7%、21.3%。

2016年3月,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在沅陵县借母溪开幕。(资料图)

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创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产品,沅陵发展旅游产业的自生动力不断加强。

2015年以前,借母溪村的符元生一直在广东打工,每年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得知家乡的旅游火起来了,他便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每到暑假,前来借母溪避暑的游客越多,他的农家乐生意也就最旺,光2018年就赚了近10万元,踏上脱贫致富路。

茶旅一体,碣滩茶品牌深入人心

北纬28°,一条世界优质绿茶黄金纬度产业带,沅陵正坐标于此。沅陵县是千年贡品碣滩茶源产地,全县茶园面积15.3万亩,茶叶年产量10000吨,综合产值12亿元。茶产业已成为沅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6月,记者走进官庄镇辰龙关碣滩茶庄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绿色的海洋,漫山遍野的茶园层层叠叠,令人心旷神怡。茶园内,数十名采茶女采摘鲜叶,一幅忙碌而美好的景象。

lvenfVsSU-Y30bcFjqcG9vzDC3EE.jpg

辰龙关碣滩茶庄园一隅。

2016年,沅陵县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径,依托官庄镇交通区位优势、茶叶产业基础和生态旅游资源,启动“辰龙关庄园”项目建设,建设万亩高标准生态示范茶园基地,开发界亭驿茶马古道、辰龙关古战场遗址及高华山禅茶文化,打造一个集茶文化旅游、养生、休闲、体验为一体的观光带。

“采的鲜叶最高能卖到45块一斤!”2018年,杨花初和老伴在辰龙关的茶园里采茶、除草施肥,就挣了1万多元,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通过土地流转,她还将自家的4亩地流转给茶企,每亩每年能拿到300元。

目前,沅陵碣滩茶品牌成效凸现,碣滩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荣膺上海世博会特别金奖、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而随着辰龙关茶庄园的建成运营,茶旅融合发展将迈上新征程。

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前景可期

沅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有“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薪火相传,“夸父逐日,遍地巫风”的神秘诡谲,有“五溪烟水,凤鸣丹山”的美轮美奂,有“黄金辰砂,御饮碣滩”的物产丰饶。

在《沅陵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沅陵旅游布局立足“一核”,打造“四轴”。依托沅水、酉水和凤凰山及辐射,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城市极核。精心打造沅陵至酉水一线的书香文化轴、沅陵至借母溪的民族风情轴、沅陵至五强溪沅水一线的山水风光轴、沅陵县城至官庄的茶马古道世界遗产轴。

大型实景剧《狃子花开》。

有了文化的底色,旅游才有灵魂。2017年10月,沅陵推出大型实景剧《狃子花开》,讲述借母溪旧时的“狃花文化”。该剧将国家“非遗”辰州傩戏、省级“非遗”沅陵山歌号子,通过还傩愿、盘木号子、采茶歌、山歌小调等表现形式植入具体的表演环节中,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借母溪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而沅陵目前正在打造的胡家溪景区,着力开发“三园、一寨、一溪”建设项目,打造“花园里的古寨”和具有土家民俗文化风情旅游形象品牌。将传统的农耕文化、土家古寨、趣味游乐项目融为一体,预计将在今年6月底正式开园迎接游客。

你看,沅陵文旅融合路上,多点开花,亮点纷呈。诗和远方的和鸣,正串起沅陵的厚重文化和秀山丽水,铿锵有力。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