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为侯长征工作场景。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通讯员 刘少龙 长沙报道
2018年6月19日,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麻醉科医生侯长征随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出发,执行为期一年的对外医疗援助任务。
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342台手术的麻醉,临床培训带教医疗护理人员359人次,组织参加6次大型义诊活动。其工作得到了塞方医院院长的肯定,卡努院长特地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和表彰。
术中停电成常态,处变不惊迎难而上
初到塞拉利昂,医疗条件之艰苦超出了队员们的想象。整个国家只有一百多名注册医生,麻醉医生更是屈指可数。中塞友好医院作为当地最好的医院,规模仅相当于国内大一点的镇医院,全院4名黑人医生,加上16名中国医生。
医院有两个手术间,但麻醉机是坏的,连简易的给氧都做不成,紧急情况下只能用简易呼吸囊。更要命的是,这里只有一台简易制氧机和一瓶氧气,麻醉药也是最基本的,血浆根本没有,胶体过期不能用。这样的条件,只能进行硬膜外麻醉和臂丛麻醉。
除了麻醉设备简陋、麻醉药物短缺,最让侯长征医师困扰的,是当地的电力供应问题。当地停电就像刮风一样普遍,一天要停十多次,有时正在做着手术,突然就停电了。
2019年5月4日,中塞友好医院接诊了一名从15米高矿井跌落摔伤的华人同胞。患者右臂开放性损伤,创口几乎与上臂等长,伤口巨大、渗血不止,情况十分紧急,必须立即手术。侯长征医师成功为患者实施臂丛麻醉,手术医生文霆、阳建福、段伦喜争分夺秒、有条不紊为患者实施手术。下午2点,手术正在紧张进行时,突然遭遇停电。为了替患者争取时间,侯长征打着手电筒照明,手术得以继续进行。2点30分,终于又来电了。经过3小时的紧急救治,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攻坚克难创新手术,只为救死扶伤
在医疗队正式开展工作的第4天,当地时间7月4日上午,侯长征与队友们携手为一名当地患者成功实施高位硬膜外麻醉下的右乳巨大肿块切除手术。这也是第20批援塞医疗队的首例外科手术。这是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1年前发现乳房长有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日益增大,直径约10X12cm。
此前由于塞拉利昂缺医少药,她一直未进行手术治疗,此次听闻湘雅专家到来,特意赶来就医。经检查发现,患者肿块巨大且与周边组织粘连致密,局部麻醉达不到镇痛效果,最好是选择全身麻醉。
但是中塞友好医院唯一一台可手控呼吸的麻醉机在调试过程中,由于内部橡胶老化破裂,几乎是不可用的状态,无法顺利实施全麻。最后,医生们选择了硬膜外麻醉。尽管高位硬膜外麻醉风险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因呼吸抑制导致患者生命危险,但麻醉医生侯长征凭借丰富经验和高超的技巧,顺利地为患者完成了T4-T5高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患者不停夸赞:“中国医生真棒,手术一点都不痛。”
一名16岁的少女,体重达250斤,因外伤臀部血肿前来就医。“这是我从医近30年来遇到的体重最大的病人,臀部不仅大而且翘,麻醉穿刺针都打到底了还没到硬膜外腔,最后强行顶到针屁股都快进去了才到位。”说起这名患者的麻醉过程,侯长征印象十分深刻,尽管困难重重,最终还是十分顺利地实施了麻醉。
“I trust Chinese doctor.I’m not afraid!”
2018年11月6日下午1时,中国援塞“光明行”活动正式启动。医疗专家们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和凯内马两地开展工作,免费为当地民众做白内障筛查并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百余台,开展一系列眼科卫生知识科普讲座,并向当地医院捐赠价值160万人民币的眼科设备和耗材。
9岁男孩Abubakorr Sawaner因外伤导致右眼白内障,仅有光感,由于家中贫寒且当地医疗条件与技术有限,无法及时医治,导致半盲。而来自中国的“光明行”让他恰如撒哈拉沙漠里独行者,看到了绿洲。专家们决定为这名患儿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
手术当天,考虑孩子年龄尚小,担心其不能配合手术,医生们特意与他谈了许久,没想孩子非常自信地说:“I trust Chinese doctor.I’m not afraid!”字里行间是满满的信赖,全麻术后当孩子揭开眼罩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切的中国医生们,视力恢复到0.6的他灿烂地笑着说:“I want to be a doctor when I grow up!”
至今为止,在医疗条件差、医疗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侯长征在援塞的日子里,始终牢记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为塞国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醉”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