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湖南丨娄底:“懒汉”开荒成“能人” 百亩荒山变梨园

2019-06-18 10:40:04 新华社
作者:谢樱 编辑:姜媚
字号:

新华社长沙6月16日电 题:“懒汉”开荒成“能人” 百亩荒山变梨园

新华社记者谢樱

夏日,走进湖南省娄底涟源市古塘乡海拔600多米高的塘边村牛山梨园,放眼望去,百亩金秋梨蔚为壮观,青翠的树叶随风摇曳,长势喜人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农们顾不上炎热,忙得热火朝天,把一个个嫩果套进果袋,防止被害虫叮咬。

“24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野岭,如今已成致富果园。”52岁的牛山园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吴治凡说。

吴治凡在外打拼多年,1992年回到家乡后,他想在养殖、药材种植、水果种植三条路中选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用了三年时间,到各地了解市场行业的发展情况,因此背负了万余元欠账。彼时,连家庭开支都靠外借的吴治凡成了乡邻眼中的“懒汉”,认为他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充分调查之后,吴治凡打定了主意种植水果。因为没有启动资金,吴治凡忍痛以6500元的低价卖掉了自家三间红砖房,租下了古塘村一个180亩的废弃茶场,在荒山里搭了几间茅屋供全家人居住。

“我要把整个荒山做成果园。”吴治凡的开荒计划开始了。夏季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天刚微微亮,他就扛起锄头开始一天的开荒劳作。晚上,趁着月光不停歇,有时做到晚上10点多。

没有现代化机械,砍荆棘、凿石头,吴治凡手上都磨出了血泡。有一次,吴治凡在垦荒时因中暑倒地两个多小时,经过抢救才醒了过来。第二天,他又继续上山挥舞着锄头劳作。三年下来,吴治凡垦荒180亩。

连家庭开支都要赊账的他,哪有钱去购买种苗呢?幸运的是,吴治凡垦荒的事迹传到了乡政府,得到了时任乡党委书记的认可,他陪着吴治凡从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2000元。周边亲友见状,也开始借钱给他。

1999年,第一批60亩金秋梨大丰收,销路红火,利润达8万余元,给他带来了第一桶金。后来,吴治凡又承包了其他村的茶场,持续扩大自己的“种植版图”,期间遭遇过技术失败、也经历了山火摧毁果林的多次坎坷,他从未放弃,坚持苦干,四处学技术,还学起了电脑,做起了电商销售。

如今,吴治凡带着20多户贫困户与10多个种植大户,成立了涟源市红星特优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还搞起了加工,把梨子加工成梨膏,很受市场欢迎。现在,吴治凡的金秋梨种植规模已达800余亩,4个种植基地的年产量达50余万斤,每年最多时盈利200多万元,解决了近百名村民就业,发放劳务工资50多万元。

“古塘煤炭资源丰富,乡党委政府以前很少关注农业发展。现在,我们把发展方向从‘地下’转移到了‘地上’,从发展‘黑色’经济转移到了‘绿色’经济上来。”古塘乡党委书记刘乐根说,古塘将金秋梨作为全乡发展的支柱产业,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引导各村各户种植金秋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看到金秋梨越卖越好,吴治凡又有了新计划:“利用古塘金秋梨的知名度,做好休闲观光农业,让古塘能‘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带动更多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