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木纪·古树魂①丨毛泽东栽下的两棵板栗树,102岁了

2019-06-20 14:01:58 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肖娟
字号: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魂。

在湖湘大地上,生长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古树名木,有相传西汉时期种下,树龄2000余年的“杨溪云树”,还有安化万里茶道上的“树王”梓叶槭,也有毛泽东亲手栽种的板栗树,彭德怀“抢救”的重阳木……挺拔的树木枝繁叶茂,历经岁月磨砺,见证着沧桑变化,与人类共生长。

这些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的“活古董”,每一寸沧桑年轮上,都印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进程,寄托着先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文化。

据统计,湖南现有古树名木18.8万余株,109株被选为“全省最美古树”。自即日起,红网开辟“名木纪·古树魂”专栏,带领大家探访湖南各地的古树名木,穿越时光,追寻千百年前的动人故事。

WechatIMG130-.jpg

湖南浏阳文家市镇湘龙村,102年前,青年毛泽东在这里种下了两棵板栗树。

WechatIMG129-.jpg

湖南浏阳文家市镇湘龙村,102年前,青年毛泽东在这里种下了两棵板栗树。

WechatIMG127-.jpg

两棵板栗树已经被围栏保护起来。

WechatIMG128-.jpg

目前,有20名队员的湘龙村党员110志愿服务队,每年都要为这两棵板栗树除草施肥数次。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湖南浏阳文家市镇湘龙村,102年前,青年毛泽东在这里种下了两棵板栗树。近百年之后,这两棵古树历经雷击、自然枯萎,当地老百姓以为救不活的时候,古树居然再发新芽,被当地人称为“中国人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象征”。

青年毛泽东的调查足迹

1917年冬,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和同学张晖周、李雄规一起来到同班同学文家市铁卢冲的陈绍休家里,住了10多天。

陈绍休既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曾一起进行保卫母校的斗争,参加过创立“新民学会”的组织工作。

毛泽东来到陈家后,主动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宣传救国救民主张。他访问过当时的必达学校、里仁学校、柏树下学校,也和附近的农民,教师、有志青年广交朋友,了解人民疾苦,动员人民起来闹革命。

在湘龙村,毛泽东还坚持锻炼身体,爬过当地最高的山——六龙山,每天起床后,先练习几套拳术,然后再爬山、散步、看书、洗冷水脸,晚上也要再练几套拳术才睡觉。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抱着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在文家市不少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播下了最早的革命种子,为以后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打下了有力的革命基础。

板栗树之缘

毛泽东平易近人,一有时间就帮助陈家挑水、种菜,还亲手在铁炉冲山坡上种了两颗板栗树,至今古木参天,枝繁叶茂。

当时有人问毛泽东,“你离家这么远,种这个干什么?”毛泽东笑着说,“前人种树,后人吃果嘛”。

吃果的后人,一直没有忘记种树的“前人”。

张小玲一直负责湘龙村的党建工作,她告诉记者,毛泽东和这两颗板栗树的故事还有“后续”。1956年起,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曾先后多次给毛泽东寄去这棵树上结的板栗,请他老人家尝尝自己亲手种的板栗,毛泽东收到之后很高兴,还嘱咐工作人员写了回信。

过了几年之后,乡亲们每年例行寄去的板栗被全数退回,并附来回信,毛泽东表示接受铁炉冲人的一片心意,但湘龙村当时也不够富裕,板栗不要再寄来,留着自己吃。还有一次,退回的不是板栗,而是折换成的粮票。

村民们感恩毛泽东对他们的牵挂,毛泽东给村民写的回信,至今仍被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收藏。

这两棵板栗树现102岁了,它们经历了风吹雨打和时代的变迁,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目前,有20名队员的湘龙村党员110志愿服务队,每年都要为这两颗板栗树除草施肥数次。现在,这里也已成为文家市人民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十多年前,一棵板栗树遭到雷击截断,另一棵枯萎,村民们以为救不活了,没想到后来还是再发新芽,至今郁郁葱葱。当地的老人们说,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板栗树“死掉”又发新芽的。“这不正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么?”张小玲说。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