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健(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红网时刻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以前企业要找银行贷款,企业需要提供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的经营信息给银行,银行也要再找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现在好了,通过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的平台,企业授权后可以轻松查看来自权威部门的企业经营数据,节约了银行对企业尽职调查的时间,大大提升银行审批效率。”6月20日,在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陈蓓麟向记者介绍成立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前后的变化。
这种改变,得益于衡阳市委、市政府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敢于创新的结果。2016年9月,衡阳市设立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为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桥梁,撮合平台上银企双方的金融产品信息、信贷需求信息,实现融资供需匹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融资”模式,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等问题。
运营3年多时间,中心共为754家企业撮合贷款约160亿元,助推了衡阳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去年,衡阳市被国家授予全省唯一的“守信激励创新奖”城市。6月20日,记者蹲点该服务中心,近距离体验“小微融资”成效。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就是解决长期以来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6月20日,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服务小微企业座谈会上,衡阳市金融办副主任刘国华如是说。
在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平台上,注册企业发布融资需求,银行发布金融产品,双方在线上进行对接。如果一家企业“一对多”地发布融资需求,多家银行可以“抢单”,并在线查看企业信用信息。
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平台。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向记者演示在线查询、打印的《企业综合信息报告》,涵盖了企业基础信息,如知识产权、对外投资和企业水电燃气、社保缴费等经营信息,行政处罚、欠缴税款、法院判决等风险信息。
“通过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我们银行方就能基本判断企业是否正常、稳定、诚信经营,不用看抵押物。”中国建设银行衡阳某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来自权威部门的直观数据,让企业经营状况一目了然。银行节省了调查核实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原来从企业申请贷款到银行放款,需要一个半月至两个月,而现在时间可缩减至两个星期甚至更短。目前,通过平台对接企业客户数最多、支持力度最大的是中国建设银行衡阳分行,已对接238家客户,授信总额达36.45亿元。
中小微企业融资有门
6月20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服务小微企业座谈会现场。
在6月20日下午召开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服务小微企业座谈会上,不乏通过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平台与农发行衡阳分行搭上线或正在接触的中小微企业家代表。
6月中旬,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接到祁东一家物流公司的融资需求,需500万运转物流配送配套设施,但该公司的自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到厂房等方面。通过服务中心平台,这家物流公司和农发行衡阳分行搭上线,在做好贷款申请和相关手续后,银行根据企业的申请调查核实后,准备于下周一发放贷款。这期间,前后不超过15天。
“过去最快也要20多天,现在最快的能在7天以内。”农发行衡阳分行创新与投资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与该行搭上线而受益的企业还很多,目前,该行通过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对接的企业发放贷款近5000万,最高的一笔达990万。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20日,有30家银行入驻中心,全市已成功注册中小微企业10979家,平台已促成小微企业贷款754笔,金额约160亿元。
陈蓓麟介绍,因为市委市政府金融创新这项金融设施工程填补了金融规划主体问题,因此,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已成为省内外热门“取经”地。目前,中心与吉林市政府已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他们将学习借鉴中心平台信息采集、运行模式等。并且还有数家政府及企业单位正与中心陆续签约。
■蹲点感言
谭倩
长期以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都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本质上是三个不对称问题,即: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受益及成本之间的不对称。而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的创新设立,很大程度上在规范和化解这三个本质问题。
近年来,衡阳探索金融信息体制改革,衡阳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其信用信息查询、地方金融监管、综合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架起了一座良性融资的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