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丨一盏马灯 照亮深冬寒夜

2019-07-01 18:54:16 红网
作者:郭千千 编辑:肖拓
字号:

微信图片_20190701174508.jpg

芋头村。

微信图片_20190701174514.jpg

村内鼓楼。

红网时刻记者 郭千千 通道报道

红军长征期间,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位于深山密林中的通道县芋头村,长年的清净生活也被战争打乱了。由于距离县城较远,村上时不时有土匪抢劫,还有国民党军进村抓壮丁。次数多了,村民们成了惊弓之鸟,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躲到山上去,好几天都不下山。

1934年的冬天,刚经历完敌机狂轰滥炸,上百人牺牲的梨子界战斗,中央军委第二纵队走过密林深处的羊肠小道,来到芋头村。听闻有军队路过,村民们以为又是“国民党抓壮丁”的来了,赶紧到山上躲了起来。

自认“武艺高强”的村民杨再能,选择留守在了寨子里。“父亲早就听说红军是好人,后来又看到红军在寨子里不拿不抢,还主动付钱,就和他们主动聊了起来。”72岁的杨正益说。6月30日,记者来到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芋头村,和村民们围坐在鼓楼里,闲话家常。杨正益正徐徐讲着父亲杨再能当年为红军引路的故事。

芋头界是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山高路陡,荆棘丛生,行走十分艰难。“那时红军望着这片大山犯了愁,问我父亲能不能帮忙带路,我父亲一口答应了。”杨再能看到挑担的红军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便主动要了一副最重的担子挑上,一路把红军送到了二十里外的黄门冲。这时夜幕也降临了,杨再能在队伍中吃了晚饭,跟红军指了指去贵州的路,便准备返回。

眼看着山中一片漆黑,红军担心他回去的路上看不见,特意给了他一个手雷防身和一盏马灯照明。“我父亲说,红军的举动让他感受到十分温暖,第一次用上马灯,觉得灯特别明亮。”杨正益说。

第二天,又一批新来的红军队伍进村,也要翻过竽头界,谁去带路呢?尽管疲惫不堪,杨再能还是毫不犹豫地再次答应带路。这次他手提之前红军送的马灯,又为红军挑了一担沉重的东西,一头是锅碗瓢盆,一头是子弹。山路艰难,他仍然按时把红军带到黄门冲后返程。

深冬寒夜里,明亮的马灯指引杨再能跋山涉水,回到家中。

“这盏马灯,我还用了10多年。”杨正益回忆。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便将马灯捐给政府,现存放在通道转兵纪念馆内。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